彭濤觀點:朝鮮半島失利,川普拿南海找中國的茬

2017-06-17 06:50

? 人氣

南韓總統文在寅12日下午發表首次國會演說。(AP)
朴槿惠的下台和文在寅的勝選,背後似乎都有中國的身影。圖為南韓總統文在寅12日下午發表首次國會演說。(AP)

二、川普因『通俄門』面臨國內強大政治甚至司法的壓力和困境,有慾通過外交強勢來轉移視線、贏得好感的可能。比如,近日美國聯邦參議院將就是否跟俄羅斯共謀或妨礙司法,調查司法部長塞申斯(Jeff Sessions)。同時,部分共和黨人士對川普是否握有與柯米私下談話的錄音帶存疑,指川普應該交給國會,否則可能遭到調查『通俄案』的情報委員會發出傳票。另,馬裡蘭州檢察長(Brian Frosh)和哥倫比亞特區檢察長(Karl Racine)計劃對美國總統川普提起訴訟,認為川普允許他的企業接受外國政府的捐款違反了反腐條款。在這種壓力下,川普政府對外強硬,或許能博得一些眼球,為自己找到更多話語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三、美中貿易逆差等問題也未能如計劃的那樣取得實際進展。『中國美國商會』之前對美中四月峰會所達成的削減美中貿易赤字百日見效的約定提出質疑,指出峰會達成的這一成果在執行層面上到目前為止還停留在表面,沒有觸及諸如市場准入限制和產業政策等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四、由於川普政府在亞洲政策上的不確定和不明朗,亞洲國家對美國充當制衡中國擴張的『緩衝器』作用表示擔憂和失去信心。這有可能使得這些國家在今後倒向中國的一邊。北京近來嘗試著通過對話和援助(即用經濟發展的錢財實力擺平朝鮮和南海問題)來平息對中國海上軍事擴張的不滿和抗議。中國去年向菲律賓提供了240億美元的援助和投資,同時也鼓勵中國人前往越南旅游促進越南經濟,並與河內磋商海上合作問題。這讓美國的戰略家們感到焦慮,怕美國失去在亞洲的盟友和美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因此,美國再次『挑戰』中國在南中國海的軍事擴張,可起到緩解和安撫亞洲國家的擔憂的作用,並阻止它們投向北京的懷抱。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AP)
中國去年向菲律賓提供了240億美元的援助和投資,同時也鼓勵中國人前往越南旅游促進越南經濟,並與河內磋商海上合作問題。(資料照,AP)

五、美國保持在亞洲的軍力和影響,也是川普政府維持其高軍費開支的重要支撐。如果朝鮮半島緊張緩解,美國保持強大軍事力量的理由減少,這就要華盛頓在亞洲其他地區如南海尋找新的緊張和對恃。

然而,美國對華政策和亞洲戰略的基本盤不會變,即在經濟和地緣政治上『既爭鬥又合作』的局面不會有根本的改變。一方面,美中戰略博弈是長期的,不會消失;另一方面,『鬥而不破』則是兩個大國關係的長期模式。也就是說,美中在經貿和亞洲地區的角力不會停止,不管北京和華盛頓建構何種良好的關係。其理由有二:一、美中在制度、價值體系和地緣政治訴求等方面存在大差距,不可能成為盟友和消除相互相間的戰略疑慮。二、但發生或促成直接衝突的嚴重後果,美中雙方都難以承受,也不會是亞洲各國所期望的。美中在經貿和地緣政治等領域已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膠著狀態,彼此難以或不願造成直接對抗和武力相向。正如有分析所指出的,華盛頓『此舉的目的是主要是安撫不安的東南亞國家,而不是對華立場的重大轉向』。

很有可能的是,川普會進一步明確其亞洲安全戰略與對策,改變迄今為止的『視情況而定』或『即興發揮』的不明確狀態,以穩定亞洲盟國的不安情緒,牽制中國在該地區的強勢推進,並以此要挾北京在其他問題(如對朝鮮施壓等)上的讓步。也就是說,南海問題將是川普與北京談判的籌碼之一,把它與施壓朝鮮和美中經貿等問題捆綁在一起。川普會在必要時,適度地加大對中國的施壓,甚至可能再次拿台灣做籌碼(比如目前討論的對台軍售問題),以讓北京做出更多的讓步。

而中國則會繼續用經濟發展的錢財實力,來牽制美國和收買亞洲國家,擺平朝鮮和南海等問題。美中兩國相互爭鬥,目的是為了尋求或逼使對方妥協和与自己合作,而合作則是兩國戰略博弈的一種基本方式。目前,川普在對華政策上,仍維持在一種『相向而行』的狀態,今後大概也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至於美中今後在亞洲的博弈到底會讓誰佔上風,這就要看川普政府的亞洲安全戰略和政策如何制定和施行了,以及要看中國是否繼續能維持強大的經濟實力來擺平各種經濟和地緣政治的衝突了。

*作者為德國明斯特大學政治學博士,訪問學者,專欄作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