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謙專欄:最靠近「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一場惡仗,卻意外保全了民主台灣的火種—回顧70年前的韓戰

2020-06-26 09:00

? 人氣

20191115-史達林。(取自維基百科)
史達林。(取自維基百科)

曾經在東北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金日成只得把希望寄託於毛澤東,但這位新中國的領導人正忙著把台灣島上的國民黨軍隊趕下海,似乎騰不出手來幫朝鮮兄弟一把。英國歷史學家雷諾茲說,史達林同意金日成統一朝鮮半島的計畫後,似乎改變了毛澤東的想法。因為毛在這之後對金日成改口,說只要美軍介入並且越過北緯38度線,解放軍願意支援朝鮮人民軍三個師,但金日成判斷美軍根本不會進行干預,史達林與毛澤東也沒真的當一回事。因為美軍已在前一年6月撤走,金日成更誇口只要給他三天,他就能佔領漢城(今首爾)、贏得戰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韓戰(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韓戰(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歷史學家雷諾茲認為,史達林在戰前的判斷並沒有嚴重錯誤。因為美國在1949至1950年時,確實更為重視歐洲事務,亞洲的焦點也不在朝鮮半島,而在於日本。就是因為如此,史達林才在原子彈試爆與中國共產黨於內戰勝出的激勵之下,同意金日成的南侵計畫,而且這個軍事行動確實已讓美國的情報部門嚇了一跳。但史達林沒有算到的是,美國會對北韓入侵做出迅速回應,他沒有預料到杜魯門無法容忍對國際和平明目張膽的挑戰。

根據戰史專家艾倫‧米利特(Allan Millett)的看法,北韓一開始就只想打一場短期戰爭,因為這是他們唯一能贏的戰爭。米利特說金日成的後勤能力不足,只要戰事超過一個月幾乎就打不下去。美國歷史學家塞謬爾‧小威爾斯(Samuel Wells Jr.)則說,毛澤東開給金日成的那張三個師的支票,其實也是老大哥史達林的堅持才終於撥交,於是金日成便在6月25日(美國時間6月24日)揮軍南下,開啟了二戰後第一場震撼世人的大戰,也是冷戰時期最嚴重的一場危機。

杜魯門:不能放任大韓民國垮台

當晚接到國務卿急電的杜魯門,天亮後就返回白宮。歷史學家雷諾茲說,杜魯門在返回華府的專機上,仔細思考了二戰前各國採取綏靖政策的教訓,他在回憶錄中表示:「這些共產主義者在朝鮮半島的作為,猶如希特勒、墨索里尼、日本當初的表現。我相信如果任由大韓民國政府垮台,那些共產黨的領導人就會進犯我們的國家。如果放任這種情況,也就意味著第三次世界大戰。」杜魯門回到白宮後,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利(Omar Bradley)支持用兵,國務卿艾奇遜則立即將此事提交給聯合國安理會處理。

雷諾茲指出,領導人所做出的決策往往不是他們自己所選,而且當下鮮少有人能夠好好思考決策的影響層面。當然,杜魯門政府只花兩天時間,就獲得了安理會的兩項關鍵決議,一是譴責朝鮮人民軍的侵略行動、要求立刻撤出韓國;二是呼籲聯合國會員國協助韓國擊退入侵。(蘇聯雖有否決權,但因不滿中華民國是安理會成員,選擇缺席抗議)不過迅速下令動員美軍的杜魯門也對回應的尺度有些拿捏不定,因為他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吐露「我不想打仗」的心聲。當大韓民國的部隊只花三天就丟掉漢城(今首爾),杜魯門先是派出一個團、然後又才追加兩個師,這也招來了韓戰初期的艱困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