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謙專欄:最靠近「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一場惡仗,卻意外保全了民主台灣的火種—回顧70年前的韓戰

2020-06-26 09:00

? 人氣

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反撲

雷諾茲指出,其實揮軍北上的美軍在10月底已經遭遇中國軍隊,但美方卻誤判這只是朝鮮人民軍裡頭少數的中國「志願兵」,美國的情報機構也沒有掌握到中國在鴨綠江附近集結了30萬大軍的重要情資。於是,麥克阿瑟將他所指揮的部隊一分為二,分別在朝鮮半島的東西岸向北推進,兩者之間出現超過50英里的缺口,麥帥還將其稱為能夠一舉結束戰事的「超大型包圍作戰」,並且宣稱「我們這個耶誕節就能把孩子們(指美軍)送回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中國的人民志願軍在11月25日卻發動了全面作戰,在西面戰線擊退韓軍與美軍第二師,東面戰線則擊退了美軍陸戰隊第一師。由於事出突然,加上天氣寒冷,美軍與聯合國軍死傷慘重,只能在混亂中趕忙南撤。 杜魯門政府未能及時遏止麥帥對北方用兵,使得還在歐洲對付蘇聯冷戰的美國,在遠東又被捲入了與中國的亞洲熱戰。這場擊退朝鮮人民軍的戰爭,就此上升為朝鮮半島上的中美之戰。

雷諾茲稱,當時華府已有「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不遠」的說法。11月30日,杜魯門在記者會上應對失當,宣稱正積極在朝鮮戰場考慮使用原子彈,這讓全球輿論大譁。12月16日,杜魯門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但美國人民對朝鮮戰場與華府的領導階層都已失去信心,因為1951年1月,聯合國軍已經開始撤離漢城,退守北緯三十七度線。

1951年,日本媒體報導麥克阿瑟被杜魯門總統解除職務(Wikipedia/Public Domain)
1951年,日本媒體報導麥克阿瑟被杜魯門總統解除職務(Wikipedia/Public Domain)

後撤的美軍第八軍團時運不濟,司令沃克(Walton Walker)又在漢城郊外車禍身亡,改由李奇威(Matt Ridgway)接下指揮權,並且憑藉優勢火力、加上指揮得宜,終於逼退了彭德懷指揮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並在1951年春天成功將中國部隊推回38度線。此時美國的政治與軍事部門發生分歧,杜魯門想要談判停火,但麥克阿瑟則認為李奇威的勝利,證明了美國只想打一場有限戰爭根本是錯誤的。

眾議院共和黨領袖約瑟夫‧馬丁(Joseph Martin)於1951年4月5日宣讀了麥克阿瑟的一封信,麥帥斷言「如果我們在亞洲的共產主義戰爭中落敗,歐洲的衰敗也將難以避免」,因此應該不計代價地追求勝利。這位朝鮮戰場的美軍暨聯合國軍總指揮,甚至想將轟炸行動擴大到中國本身,並且譴責美國政府不該只把資源投注到歐洲。但杜魯門深怕攻擊中國又會惹來蘇聯的干預,麥帥的跋扈態度與兩人的意見分歧,讓杜魯門決定陣前易將,改由李奇威指揮整個美軍。麥克阿瑟雖然不得三軍統帥喜愛,但他的魅力卻在回國後得到英雄式的歡迎。4月19日,麥克阿瑟在國會大廈發表「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的著名演說。後話是隔年他參與共和黨總統初選,最後卻未能獲得提名,最後由另一位名將艾森豪勝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