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亮觀點:台積電、台灣,一條繩上的二個螞蚱

2020-06-12 07:00

? 人氣

台積電赴美設廠的風險,及其對台灣的影響。(資料照,柯承惠攝)

台積電赴美設廠的風險,及其對台灣的影響。(資料照,柯承惠攝)

我二星期前寫,「 從台積電赴美設廠,再談台灣亡國論」一文裡,談到台積電要在美國興建晶圓廠,會是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台灣的生存。當時以為這篇文章就像過去在風傳媒發表的46篇一樣,是「見光死」,基本上有幾千人瞧瞧就偷笑啦,頂多三天就没人上了。結果這篇到目前己有28萬人次,成了「自走砲」,大吃一驚。後來自家閉門、檢討一下,想來想去,大概是因為有「台積電」三個字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既然如此,司馬亮就再重操舊業,把台積電的風險做一個完整的說明,顺便補齊前面因為篇幅有限,省略的部份。其實台積電的風險,在它每年送到美國的證管會(Security Exchange Commission)的文件都有說明,司馬亮在此不過是簡單的解說而己。

台積電是一個高風險的公司

台積電是一個代工廠,基本性質和鴻海没有差別。別家公司的產品設計和市場,台積電不過是代替製造而己。所以只是產品鍊中間的一環,是一個被動、不能自主的高科技公司。但是由於產品銷售的環境(比如說手機的快速更新、聖誕節的旺季)、生產線的更新、和工廠設備的需求,又有一些特别時間、品質的挑戰。

基本來說,由於技術、資金和時間、品質的要求,台積電是一個高風險和需要高報酬率的公司。這樣的公司本來就不該在台灣產生,應該存在於美國、歐洲或中國大陸,有客户、資金的大市場。但是由於歷史的陰錯陽差,台積電三十多年前落腳在台灣(張忠謀的失意、蔣經國的招攬和支持、美國公司的退出)。但是最終、最適合生存的地方還是美國、歐洲或中國大陸。

這就是為什麼在「從台積電赴美設廠,再談台灣亡國論」一文裡說,開放台積電去美國做這樣的投資、不但是消滅了台灣最需要的高科技的工作,而且是肉包子打狗,台積電一去就不回來了。

細說台積電的風險

基本上台積電的風險可以分成幾個大塊:客户來源、製造環境、管理階層和資金來源。

客户來源:台積電的客户集中在手機市場(50%)、其中最大為蘋果(23%)、華為(14%)。由於產品製造用是最新的技術(5、7奈米技術),不但是最賺錢的,而且更是用來支付昂貴的設廠費用。這兩個大客户生意的損失對台積電的生存會有很大的威脅。

華為去年為台積電貢獻一千多億營收,依法人預測,貢獻最多的為蘋果。(圖:flickr)
華為去年為台積電貢獻一千多億營收,而在手機市場中最大客戶為蘋果。(圖:flickr)

蘋果今後新手機的生意一定會有相當的下跌,第一,當然是因為新冠肺炎,全世界經濟崩潰,美國四千萬人失業。中國停工,生產線停顿。第二,幾年前蘋果和高通(Qualcomm)打官司,拒付執照費,雖然後來合解,但是蘋果的新5G手機晚了,要到今年才出。問題是在美國經濟崩潰的時候,今年的聖誕節有幾個消费者會買一千多元新手機?肯定不多啦!那蘋果會對台積電會下多少單?

華為的單不但是被禁運,而且由於台積電在「反中抱美」民進黨下,公開選邊、去美國設廠,以後台積電在大陸的客户就只有再見了。更糟糕的是大陸政府還投下了幾百億人民幣支持中芯(由過去在台積電的人創立),大肆擴充。不但要把台積電在大陸的單(20%)吃下來,將來還要去搶世界上其他的生意。

這也是美國政府急需要將台積電的工廠拉到美國的一個原因。我在「美國的利益,台灣的命運」一文裡談到,台積電赴美設廠的事、民進黨早就知道是美國政府規畫中,但是要等到民進黨在總統勝選後才宣佈。否則韓國瑜當選,禿子還不見得會乖乖的同意呢!

製造環境

台積電在台灣的工廠有一些存在的風險:電力的供應、天災(地震、台颱)、大陸的軍事威脅(由於民進黨台獨、反中),和台灣新台幣的外匯風險。這些問題是在美國没有、或是極少發生的。

管理階層

台積電就是張忠謀的公司,就像Berkshire Hathaway是巴非特 (Warren Buffett) 的公司一樣。張忠謀的見識、經驗和人脈,以及股東對他的信任,没有人能換他或代替他。張忠謀二年前離開了台積電,而且年齡快90歲,也不能再回來重掌兵符了。

但是在「反中抱美」民進黨主導下,台積電從以前的「左右逢源」,變成了「夾壁求生」,要在中美對抗中殺出一條生路。以後的管理階層就必須要有能力和見識、去和中美政府、股東溝通和打交道。美國許多大公司的CEO是律師出身的原因在此。

因此只要台積電的經營有危機,在台積電董事會和外資股東的主導下,再换成的CEO和管理階層大概會是以外國人為主了。外國的管理階層來經營台積電,從風險的管理和股東利盖的考量下,應該會要把台積電的重心轉到美國。這樣台積電就成為美積電了!

資金來源

台積電做為一個晶圓代工廠,要不斷的投入大筆資金來更新設備。光是一座5奈米技術的晶圓廠,台積電就要投資120億美元。估計以後更高,會到200億美元。因此能不能有充分資金就很重要。再者,由於台積電從投資建廠、到使用轉移回收,需要7年時間,因此是要使用十年債券市場來支援的。

台積電晶圓廠以全台連線方式運作,效率最高,但意外也造成病毒感染擴散快速。(圖/台積電,數位時代提供)
台積電晶圓廠。(圖/台積電,數位時代提供)

從2016年到2018年,台積電每年營收大概在320億美元、淨利110億美元,投資、設備在100億美元上下。在這三年,每年的營運金流(Cash flows from operations)扣掉工廠設備投資(Capital expenditures)和股利,大約剩下平均20億美元左右。但是2019年是短少35億美元,原因是工廠投資多50億美和股利支出增加17億美元。台積電也承認,以後要用債券市場來籌資,靠自己的金流是無法應付資金的需求。

但是台積電面臨三個大問題。第一,台積電是一個台灣的公司、資產在台灣,而且台灣的政府還是第一大股東。國外的債主想到台灣來討債,那是缘木求魚。第二,台積電幾十億美元、長期債券資金的需求,只有在美國公司債市場有買主、債券有二級市場的流通性。可是台積電是一個高風險的科技代工公司。具有上面提到的客户、環境、管理階層和資金的風險,會有多少買主啊?

第三,現在美國經濟環境非常差,而且會持續許多年。自從新冠肺炎發生後,許多美國公司倒閉,債券買主都血本無歸。再加上美國政府為了救經濟,不斷的大筆舉債。許多美國有名的公司都不能發債,要依靠銀行贷款。那裡能輪到台灣的台積電?

台灣的風險

這些原因就是為什麼在「從台積電赴美設廠,再談台灣亡國論」一文裡說,台灣的所有公司中,就是台積電不能去美國。台積電一但到了美國設廠、能够站往腳後,以台積電美國的生意、資產來發债,那就一切行得通。如果台積電從台灣下市、改為美國上市公司(或以台積電美國公司上市),更是符合美國投資者的利益。這樣不用受到台幣外匯的管制、可以直接買賣的話更是錦上添花了。

但是台積電從台灣下市、改為美國上市公司,這一來外資就要撤資、賣台幣、換美金,台灣的外匯存底的一半就不見了。那時連買糧食的外匯都有問題。更不要說央行每賣一塊美金,要收回30塊台幣,那叫抽銀根。裡外兩頭燒,豈不天下大亂?

民進黨成了冥近黨

民進黨一月勝選後,這五個月做了什麼?最成功的政績是把韓國瑜罷免了。民進黨連一個振興券都發得烏煙瘴氣,讓老百姓霧看花。可是樂觀其成的歡送台積電去美國,那不就是成了台灣冥近黨嗎?

*作者為金融博士,曾任教美國大學及任職金融機構、新創科技公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