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新冠時代」大家都想回歸正常,但什麼是「正常」?關於「正常」的哲學、心理學與演化論思考

2020-05-26 15:10

? 人氣

「我們會懷戀所謂的德國黃金二十年代、巴黎的美好時代、二戰前的德國漂鳥運動時代、中世紀城鎮、古典時代,或者『墮落時代之前』的生活。完整性的世界大多存在於人類對舊日的回顧中,這是對我們現生活其中的這個受到威脅、支離破碎的世界的一種補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談到對「正常」作出界定時,許多人會認為我們一開始會先界定什麼是「正常」,然後才去定義什麼是「不正常」。但要是實際情況正好相反又如何?或許我們一開始會有一些令人不安的事,一些會引起很多焦慮的事情,然後我們就會想象在不安和焦慮來襲之前我們曾有過無憂無慮的好時光。因此,我們不會從何為「常態」開始,然後才去界定那些超出了常態的例子。我們是從所有那些我們本能地感到「不正常」的事情開始,然後試圖通過建立一個舒緩我們焦慮的規範來獲得安慰。然後,我們將這個規範的時間定位於「過去」,如此,可讓我們宣稱這個規範是我們早己擁有的。畢竟,這似乎比一個需要辛苦創造而來的規範更容易實現。因為我們不需要從零開始,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返回家園,重拾這個已有的規範。

* * *

幾個月後,我的生活將「回歸正常」。但我仍會穿著淡紫色的睡袍坐在家裏寫論文,通過視頻聊天與家人保持聯繫,為自己盡量不出門找借口。

我們許多人總幻想自己有空閒時間學習新的技巧,但真的有了空閒時間我們卻常常分心而無法充分利用。
我們許多人總幻想自己有空閒時間學習新的技巧,但真的有了空閒時間我們卻常常分心而無法充分利用。

對其他人來說,回歸常態將是一條較長的路。一些地方企業要重新開業做生意,一些企業則將倒閉關門。有人再也不會從重症加護病房回到家中。有人將繼續努力設法填滿他們的食品儲藏室或支付他們的租金。

一些從政人士將再次承諾為民眾提供公共醫療服務,將提醒我們在傳染病大流行平息之後仍需保持警惕。有人會贊同這些從政者的說法,有人會鄙視他們,並在社交媒體上嘲笑他們。未來變化越多,這些人就越固執不變……

我們大家都會繼續遭遇意想不到的艱巨挑戰。科學家和醫療服務提供者將努力智勝新的挑戰,他們會取得一些成功,但新挑戰仍將持續不斷而來。儘管現代醫學已很先進,但在歷史的長河中,現代醫學仍然很年輕。

在過去的5億年裏,我們的星球經歷了5次物種大滅絶。許多科學家認為,我們目前正在經歷第六次大滅絶。在未來的某個時候,我們人類的物種將會不再被認為是生命演化的頂峰,人類將有可能被其他形式的生命所超越。

儘管我們在個人、各自地方和全球層面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我們將提醒自己和彼此,我們一定會回歸常態。

或許,如果在這困難的時候有什麼是我們堅守不棄的東西,那應該不是我們對常態的定義,而是我們堅持說「我們一定會」回歸常態的決心。我們不確定未來到底會是什麼樣子,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更喜歡用舊日好時光這些熟悉的詞語來討論何為正常,但我們知道常態一定會到來。

我們將繼續前進,我們一定會繼續前進,這不僅是人類,也是所有生命的永恆準則,正如法國哲學家亨利・柏格森(Henry Bergson)在20世紀初對世界的思考一樣。柏格森將賦予所有生命以活力,推動開放性未來的神秘力量,稱之為生命衝力(élan vital)。事實上,這種衝力就是生命本身。柏格森說,生命「自其起源而始,一直延續不斷,這同一原始生命衝力最後演化出不同的生命路線」。

無論是什麼樣,也無論我們如何稱呼,我們人類永恆的常態似乎就是:我們人類生命的頑強意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