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廠」可能換人做?BBC:中國面對病毒嚴峻挑戰,印度正躍躍欲試

2020-05-19 12:10

? 人氣

美國總統特朗普
美國總統川普認為中國沒有及時阻止病毒擴散,對新冠疫情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2019年,在經過7年的談判之後,印度退出了由12個亞洲國家組成的極為重要的多邊貿易協議,總稱為地區全面經濟伙伴協議(RCEP)。印度這樣的決定使得印度出口商進入那些與其它國家互免關稅的市場時很難獲利,也無法向貿易伙伴提供互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未來在亞洲》(The Future is Asian)一書的作者帕拉格・坎拿(Parag Khanna)向BBC表示,「我為什麼要在印度生產我想賣到新加坡去的東西呢?在體系上與其它國家維持貿易協議,與拿得出好價格同等重要。」

他認為,全球貿易開始遵循「就地銷售」模式,各大公司都在靠近原材料的地方生產,而不是外包生產,而且將生產與產品需求地區拉近,所以地區融合特別重要。

中國的手機廠
與中國配套的基礎設施相比印度的競爭力在哪裏?

印度不穩定的外商直接投資(FDI)以及不均勻的監管都是持續讓跨國公司感到麻煩的問題。

從禁止電子商務公司銷售非必需品到調整外商直接投資規定不准來自鄰國的少受監管的資本進入印度,人們擔心印度已經利用疫情在自身周圍建起了一道保護牆。

印度總理莫迪最近在向全國的一次講話中,倡議要為「地方發聲」。新的刺激方案提高了外國公司競投印度合同的門檻。

美印商會主席比斯瓦爾女士說,「印度的監管條例越穩固,說服更多跨國公司在印度開設基地的機會就越大。」

那麼,如果跨國公司不選印度,又會選誰呢?

傑克布認為,現在來看,越南、孟加拉、韓國和台灣都在新冠疫情影響中國後受益,韓國和台灣是技術高端方面,而越南和孟加拉是低端方面。

由於中國勞動力和環境成本增加,跨國公司在大約10年前就開始把生產線從中國搬遷到這些地方。最近幾年中美貿易緊張關係使原本緩慢的遷移加速。

據香港《南華早報》統計,自2018年6月,也就是中美貿易戰開始之前的一個月開始,美國從越南進口的貨品突然飆升了50%以上,從台灣的進口產品也增加了30%。

美國和印度國旗
印度政府機構正在努力吸引更多美國公司到印度設廠。

印度被認為在此過程當中沒有進益,因為印度沒有創造出條件允許跨國公司不但向印度本地市場提供產品,而且利用印度作為生產基地向全世界出口。

最近幾周,有幾個邦開始採取行動應對某些鬆綁規定所帶來的擔憂,其中最主要的是引發爭議的對陳舊勞工法的修改 ,以減少對勞工的剝削。

例如北方邦和中央邦已經暫停了重要的勞動保護措施,使工廠甚至無需保證有清潔、通風、照明和廁所等基本設施。

此類決定的出發點是要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全球資本。

傑克布說,這樣的決定也可能造成反作用,所帶來的傷害遠比提供的幫助要多,「國際公司對這一點非常擔心。他們對供應商的勞工、環境和安全標準都有嚴格的行為凖則。」

印度一家茶葉工廠
印度的某些邦為了吸引外資甚至寬限了對工廠安全條件的基本要求。

他提醒說,2013年包括為沃爾瑪等大零售商供貨的孟加拉製衣工廠廠房倒塌是一個轉折點。這一事件迫使孟加拉大幅度改善工廠基礎設施和安全條件來爭取更多的投資。

「印度必須遵循更好的標凖。這些都是完全脫離全球貿易現實的官僚們在電腦裏黑板上擬定出來的想法。」

但是隨著美國加大力度與中國脫鉤,日本向本國企業撥款幫助將工廠搬出中國,英國議員受到壓力重新考慮華為在5G網絡建設中的作用,全球的反對中國情緒正在逐步升溫。

專家們說,現在時機已經成熟,印度應該開展廣泛的結構性改革,利用這些席捲全球的地緣政治風向的改變來重塑印度與世界的貿易關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