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觀點:蔡英文做到這四點就是偉大總統

2020-05-20 07:00

? 人氣

總統蔡英文(見圖)將於5月20日宣誓就職中華民國第15任總統。(資料照,顏麟宇攝)

總統蔡英文(見圖)將於5月20日宣誓就職中華民國第15任總統。(資料照,顏麟宇攝)

蔡英文總統這星期就任總統第二個任期。中華民國民選總統從李登輝、陳水扁到馬英九,後面一個任期的評價都不如前一個任期,因此有所謂「第二任魔咒」的說法,因此他們在任內或許都有作為,但都稱不上是偉大的總統。蔡英文能否擺脫魔咒,並且成為偉大總統,關鍵繫於她能否做到國有所安、權有所節、民有所聚、財有所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前台灣最大的麻煩是國家安全面臨嚴峻挑戰,現行對外路線如果不能改弦更張,並以巧勁拆除大陸學者所謂「極限爆炸」的引信,則台灣將難脫兵凶戰危的險境。近年在美國與中國之間戰略對抗加劇當頭,台灣連跑帶跳奔向美國懷抱,並以強烈反中為投名狀。經過這場疫情,兩岸官方與民間相互之間的仇恨更深了,對岸原已逐漸失落的和平統一美夢幾乎幻滅,代之而起的是強迫性統一,差別只在於究竟是武統還是「非戰爭的軍事手段」。

台灣不要幻想中共會減弱統一的意志,也不必幻想無論如何任性而為都可遠離戰火。長久拒統是要付出代價的,維持和平也是要付出代價的。一直在親美反中的路上大踏步前進,總要遭受中共的反制,而要遠離戰火,就必須做些即使不情願也不能不做的事。四年前台海還是晴光萬羽,如今已是烏雲罩頂,往後還可能狂風暴雨。解鈴還需繫鈴人。蔡英文總統第二個任期如能以「國有所安」為施政優先目標,調整在美中之間一邊倒的失衡政策,或許還有機會確保台灣的安全,維持人民安居樂業的小確幸。

台灣如今面臨國安風險,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執政者對於主觀性目標的追求率性而為,對於客觀性環境的風險輕忽以對,對於偏好性路線的實踐無所節制。這是表現在對外的作為上,至於對內的權力行使,也是在貫徹政策上開足馬力,在清算在野黨上開出挖土機,在權力分配上胳臂往內彎。凡此都是權力行使無所節制恣意而為的行徑。

20200518-「台灣文學之母」鍾肇政16日辭世,總統蔡英文今(18)日上午前往桃園追思。(取自總統府flickr)
總統蔡英文(見圖)於第一任期內提出「中華民國台灣」的論述,亦因僅承認「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讓兩岸關係降至冰點。(資料照,取自總統府)

蔡總統第一個任期把權力用滿用大的做法,或許是基於鞏固執政黨與個人權力的考量,但如今執政黨再度完全執政,個人權勢穩如泰山,權力的行使方式就應廓然大公,知所節制,以期為國家造福田,為自己留英名。

民進黨政府執政四年,受各方質疑把權力作用極大化、權力機關政黨化、權力分配內縮化。具體來說,就是通過行政權的政策貫徹與立法權的法律修訂,將權力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對在野黨、自治團體與公民社會極盡壓制與收編的能事;同時透過人事的安排與權威的指使,將政府獨立機關的自主意志加以壓縮,甚至將其政黨化;另外則是在權力的分配上,率以自家人為優先,對於專業的需求、人才的延攬以及全民的分享鮮少著力。「權有所節」對於全面執政與大權在握的政黨和領導人當然不易辦到,但正是其為偉大還是平庸的一條分界線,不能不自我惕勵。

俗稱「錢散則人聚、錢聚人人散」,權力行使的道理也有 相通之處。領導人將權力集中並強力行使,固然能收權力一元化之效,不受干擾與阻制,可以暢行己意。但是,由此而生的扈從與外人、我群與他者、己營與敵營的區隔性與對立性關係必定更加分明而強烈,難免產生一定程度的權聚則人散的效應。只有謙卑與自制,以廓然大公的襟懷施政,才能促使權力悉為公共利益而行使,由此增進人民與執政者的一體感與認同感,願意聚集在領導人的統領下萬眾歸心,和衷共濟,一同打拼,從而造成「民有所聚」的政治號召力與凝聚力。

權力的運作如此,財貨的分配亦乎如此,必須戮力追求分配正義,促進均富理想的局部實現,並且大力照顧弱勢者,讓絕大多數人民有了免於匱乏的自由,造就一個安和穩定的社會。

如同世界多數國家,台灣近年來貧富差距加劇擴大,不僅富者越富,窮者越窮,而且呈現中產階級貧困化的趨勢。同時由於財稅政策不斷向富人、大企業繼承者及投機者傾斜,已經產生階級固化的顯著趨向。至於國家財政的分配,則用在執政黨的形象工程、聚攏選票及回饋利益團體的比重偏高,而分配在社會福利及照顧弱勢者比例偏低。如何扭轉遏制這種惡性趨勢,促進財富分配公平合理,難度確實很大,但政府的主要職能之一,就是介入財富的重分配,促進「財有所平」。一個領導人固然必須促進社會總體財富的增加,但促進公平合理分配也是成就其偉大不可或缺要務。

每一位國家領導人都有一個共同期盼,就是前期展現政績以求繼續執政,後期追求偉大以光大歷史地位。蔡英文總統進入第二個任期,擺脫連任的選舉壓力,自應懷抱更大的雄心、更高的視野,努力成為一個令時人稱頌、令後人景仰的偉大領導人。國有所安、權有所節、民有所聚、財有所平應可懸為奮鬥目標。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中央通訊社董事長,前中選會委員。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