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冷戰研究與冷戰書寫:《櫻花‧流水:我的東瀛筆記》選摘(2)

2017-05-03 05:40

? 人氣

冷戰共維持了40多年。從去年開始,中國、美國、台灣的現代文學學界,不約而同的籌備召開冷戰與現代文學關係的相關研討會,冷戰與現代文學再度成為文學研究者的關心課題。圖為日本東京鐵塔。(資料照,顏麟宇攝)

冷戰共維持了40多年。從去年開始,中國、美國、台灣的現代文學學界,不約而同的籌備召開冷戰與現代文學關係的相關研討會,冷戰與現代文學再度成為文學研究者的關心課題。圖為日本東京鐵塔。(資料照,顏麟宇攝)

關於冷戰的起源,一般咸認為是二次大戰期間,曾經聯手對抗德國、日本的美蘇兩國,在日、德敗戰大勢底定之後,為了二戰後國際勢力版圖的劃分,美蘇對立更加顯著時開始。而冷戰的結束,則是在波蘭等東歐各國共產體制瓦解,柏林圍牆倒塌的1989年,冷戰共維持了40多年。從去年開始,中國、美國、台灣的現代文學學界,不約而同的籌備召開冷戰與現代文學關係的相關研討會,冷戰與現代文學再度成為文學研究者的關心課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日本學術界近幾年也相當關注冷戰課題的研究。關於冷戰時期的文化研究,2009年出版了貴志俊彥教授與土屋由香教授合編的《文化冷戰的時代—美國與亞洲》,這一本書主要探討是1940年代後半到1960年代,但是其研究視野並擴及了1970年代,在所謂的文化冷戰時代,美國的宣傳機構包括情報機構如何在亞洲展開其活動,當然其活動不僅限於亞洲,而是全球性的。這本書的內容探討美國情報文化交流廳(U.S.Information Agency)如何執行其所謂民營化的宣傳活動、美國情報文化交流局(U.S.Information Service)與1970年代台灣電影產業復興的關係、美國軍事統治下的朝鮮電影,如何從所謂的「光復電影」轉變為「反共電影」,以及C I A如何介入菲律賓的農村開發等等。

關於冷戰時期日本冷戰史研究,則有2011年出版,下斗米伸夫教授的專著《日本冷戰史》,下斗米教授認為冷戰的起源是圍繞著戰前統治東亞的「大日本帝國」瓦解後的空間,美國、蘇聯、英國、中國開啟了其地政學上的對立與競爭,下斗米教授利用舊蘇聯龐大的解密史料,描繪了始於二戰後東亞的冷戰之全球化過程,以及日本政治被內化於冷戰結構的過程與最終如何形成五五年體制的過程(1955年,分裂的社會黨之左右兩派統一,保守勢力的自由黨與日本民主黨合併,成立自民黨。直到1993年,自民黨第一次下野為止,日本政治一直是代表革新的社會黨與代表保守的自民黨之對決。),內容非常紮實精彩。

此外,日本文化界也相當關切冷戰的課題,日本著名大出版社集英社從去年2012年便開始陸續出版20大冊的「戰爭與文學」系列,第3冊《冷戰的時代》即收錄了書寫冷戰的現代文學作品,主要文類為小說11篇,以及兩首現代詩、一首短歌,並附有著名文藝評論家奧泉光的解說〈奇妙的『戰爭』時代〉,當然日本作家的冷戰書寫作品不只是《冷戰的時代》中所收的作品而已。

戰後日本現代文學作品書寫的冷戰面向,按照奧泉光的說法,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面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