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疫》拖了3個月確診近萬,終於發布緊急事態:飽受批評的日本佛系防疫

2020-04-23 09:16

? 人氣

日本受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衝擊,東京3月27日上街民眾多半戴著口罩。(AP)

日本受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衝擊,東京3月27日上街民眾多半戴著口罩。(AP)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定調為「全球大流行」一個半月以來,截至4月22日已有29國確診人數超過萬人,其中不少先進國家「後發先至」,大量病患使得醫療體系幾近癱瘓;即使先前被廣泛讚譽為「超前部署」的亞洲國家,亦不乏「下半場失守」的錯愕局面。在病毒擴散、群聚感染的地區,禁足、停工、封城等降低社交接觸的作法,幾乎已被證明是「必要之惡」。由於人員物資停止流動,對於產業鍊乃至於消費端都造成嚴重停滯,全球經濟也遭受空前打擊。

噩耗此起彼落之時,全球都在關注還要多少時日才能解除封印、回歸正常,在疫病遠未結束之際,世界更需保持冷靜。風傳媒回顧全球大流行「關鍵三月」,在起源地中國武漢之外,歐、美、亞八個代表性國家在疫情爆發前後,各自做對了哪些事、又曾在哪些決策失守?針對近期確診人數攀升的地區,那些成功壓平疫情曲線的國家又有何範例可供參考?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是近年對國際社會衝擊最大的公衛事件,由於疫情仍在快速變化中,各國的防疫對策是否有效、影響幾何,往往難在一時之間妥適論斷。不過作為全球最早出現確診病例的國家之一,日本花了3個多月從首例確診發展到日前突破萬例,對於安倍晉三政府的佛系防疫,日本輿論這段時間炮火不斷、抱怨政府無所作為,現在確實也到了階段性回顧的時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神奈川縣1月16日宣布日本首例境外移入的新冠肺炎確診,讓日本成為繼中國與泰國之後,第三個出現新冠肺炎病患的國家。雖然1月28日也出現了首位境內感染病例(曾接待中國團的奈良觀光巴士司機)、2月13日出現死亡首例(神奈川的80多歲老婦),不過日本一直遲未跟進中國的「封城」作法(4月16日才對全國發布「緊急事態」),連對來自中國等疫區旅客入境的強力管制,也要到3月9日才逐漸上路。早期雖然有「鑽石公主號」郵輪停靠橫濱港,日本政府「原船隔離」的做法也飽受爭議,不過事後看來,日本3月底開始的病例暴增,跟這艘郵輪的7百多位病患關係似乎不大。

20200422-SMG0034-I01b-防疫專題_單國大事紀09_日本 - 單日新增確診數與死亡數.jpg
 

日本政府對新冠疫情的鬆散應對,雖有不少人持批評態度,但直到3月21日,日本的確診病例(不含鑽石公主號郵輪的病患)才超過1千人,當時義大利已有4萬7千名確診,西班牙、伊朗、德國、美國的病患也都超過兩萬人。由於當時日本除了停課、停止大型活動之外,並未嚴格限制人員流動,民眾搭乘地鐵上班、出外消費用餐一如往常,日本甚至沒有做廣泛的病毒檢測,大和民族的「佛系防疫」會有如此成效被認為是個謎,甚至被認為是值得探討學習的範本。

奧運一延期,病例就飆升?

不過3月24日東京奧運決定延期1年後,東京的確診病例開始詭異地向上迅速攀升。除了引來「政府控制疫情數字」的質疑,原先堅持「不會中止舉行奧運」的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在奧運宣佈延期第二天也承認可能會有「爆發性感染」,要求都民平日在家上班、周末不要外出。一直主張「狀況還不嚴重」的日相安倍晉三,也在4月7日宣布包括東京、大阪在內的7都府縣進入「緊急事態」,4月16日再將「緊急事態」的適用範圍加碼到全國。

武漢肺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AP)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AP)

奧運決定延期後不到1個月,4月18日日本便成為「萬人確診」的國家,新冠肺炎病患劇增為奧運宣佈延期時的10倍之多。日本的「佛系防疫」之謎,如今看來已經不再那麼有參考價值,因為鄰國南韓一度因為新天地耶穌教會的群聚感染病例暴增,但4月1日後,南韓的每日新增病例都僅有數十人之譜,日本卻每天新增數百、甚至近千名病例。雖然日韓確診病例如今都是剛好破萬,但與南韓成功壓平疫情曲線相比,日本似乎才剛剛進入疫情高峰。

不過日本疫情即便急速惡化,安倍政府其實仍未放棄「佛系防疫」策略。包括全國進入「緊急事態」後,地方政府也只能「要求」居民不要外出,對於違反者並無罰責或其他強制手段;原先每天僅有1千份左右的小幅度篩檢,至今也只提升到每日兩三千份;民眾出現感冒症狀並持續4天發燒(超過攝氏37.5度),才可向「歸國者及接觸者諮詢中心」諮詢後續看診事宜的做法,至今也仍列在厚勞省官網的新冠病毒對策說明中。

日本堅持採取「佛系防疫」的理由,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點:

(一)避免醫療系統崩潰

新冠肺炎是人類社會首次遭遇的傳染病,許多特性是隨著疫情發展與醫學研究才逐漸為世人所知。日本感染症學會理事長、名列新冠對策本部專家會議(2月16日成立)成員的東邦大學教授館田一博,2月初(當時日本僅有數十名確診)曾公開表示「採取應對流感的方式應對新冠病毒即可」,「因為新冠病毒並不特別可怕,或許跟普通感冒病毒差不多」。

在缺少研究與病例的情況下,醫學專家當然容易出現誤判,這一定程度也解釋了,安倍政府早期為何沒有採取更積極的大規模對策。不過厚勞省早在2月17日公布了新冠疫情下的就醫標準—民眾連續4天(老年人與慢性疾病患者縮短為連續2天)發燒超過37.5度,才可打電話諮詢要到哪裡就醫—至今沒有改變。館田一博表示,日本不讓民眾一發燒不適就到醫院,就是為了避免大批懷疑自己感染新冠病毒的民眾湧進醫院,讓醫療體系難以負荷、甚至加重交叉感染,也讓真正需要救治的重症患者遭到排擠。

除了延緩就醫,日本雖然宣稱每天可篩檢上萬件檢體,但實際上的篩檢數量一直在千人左右,堅持僅對少數症狀嚴重、或有高度感染風險者進行檢測,同樣是不願大量輕症患者拖垮醫療體系。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所長脇田隆字對「減少篩檢數量是為了降低確診人數」的說法公開反駁,主張篩檢是為了「積極的流行病學調查」。不過在疫情惡化之下,厚生勞動省4月15日已經同意實施「得來速」篩檢法,東京都醫師會17日也宣布將成立至少10處篩檢中心,以對應快速蔓延的疫情,日本壓低篩檢數的做法,已經到了不得不改弦更張的時刻。

東京醫學會發布「醫療緊急事態宣言」。(翻攝東京醫學會)
東京醫學會發布「醫療緊急事態宣言」。(翻攝東京醫學會)

此外,在安倍晉三發布「緊急事態宣言」的前一天,東京都醫師會4月6日便發表了「醫療危機狀況宣言」,警告隨著疫情快速惡化,東京都的病床數、醫療用品、甚至醫療人力,都面臨資源不足的窘境,為防止醫療崩壞的最惡事態,呼籲民眾自我克制不要外出,同時把加護病房、人工呼吸器等資源盡量留給重症患者。

確診數與醫療資源都冠於全國的東京都,4月初也決定將輕症患者移出醫院,另租旅館安置隔離,由政府負擔住宿費用。因為東京都醫治新冠肺炎的負壓病床僅將近千張(全國僅1800床),但東京都的確診病患卻已突破千人。共同社18日也指出,包括東京、大阪、沖繩、福岡等8個都府縣,空床已經不滿20%,口罩和防護服不足更幾乎是所有日本醫院的現況。隨著確診病例大幅攀升,日本的醫療體系將面臨嚴酷考驗。

日本許多小學6日迎來開學典禮,但部分地區7日很可能又要因為「緊急事態宣言」開始停課。(美聯社)
日本許多小學4月6日迎來開學典禮,但部分地區7日之後又因為「緊急事態宣言」可能開始停課。(美聯社)

(二)避免經濟崩壞

東京醫師會會長尾崎治夫4月5日在臉書上抱怨,政府對疫情的處置過於緩慢,遲遲沒有對全國宣布進入「緊急事態」呼籲應該立即採取措施。雖然日本醫界早期確實認為新冠肺炎並不嚴重,但隨著疫情發展,專家們的意見早就轉向。但安倍政府卻仍好整以暇,遲遲不願宣布更積極的防疫對策,直到4月7日才宣布7個都府縣進入「緊急事態」,拖了10天才將適用範圍擴及全國。

日本東京街頭。(美聯社)
日本東京街頭。(美聯社)

安倍政府拖延決策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封城等積極降低社交接觸的作法對經濟將造成極大衝擊。今年上半年日本外交的重頭戲—習近平訪日,下半年的東京奧運,顯然都曾對日本的防疫政策造成影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原定今年4月間赴日進行國事訪問,這讓日本政府在宣布中國旅客的入境管制時,多少有些投鼠忌器。直到日本政府3月5日宣布習近平訪日延期,對於中國的入境管制才在3月9日全面升級。

更重要的是,今年日本是奧運主辦國,為了盡可能不要影響到四年一度的體育盛會,以及停辦可能帶來上兆日圓的經濟損失,安倍政府在3月底之前始終堅稱「奧運7月將如期登場」,也不願推出更積極的防疫措施。隨著新冠病毒的疫情在全球迅速惡化,就算日本願意舉辦奧運,在全球幾乎都採取斷航、封鎖的做法之下,如果疫情沒有好轉,屆時根本也不會有運動員跟觀眾飛到日本。3月24日,國際奧委會與日本才終於決定延期一年舉行。

安倍晉三終於打算宣布「緊急事態」,日媒也紛紛以大幅版面報導。(美聯社)
安倍晉三終於打算宣布「緊急事態」,日媒也紛紛以大幅版面報導。(美聯社)

奧運決定延期後,日本的確診人數迅速增加,但安倍政府僅在4月1日宣布,要花費數百億日幣對全國每戶發放兩個「可重複清洗使用」的布口罩,但政府的專家諮詢會議1日也主張應早日採取加強措施,安倍仍堅持「還不到那個時候」。直到奧運宣佈延期的三周後,這位飽受批評的首相才終於對全國宣布「緊急事態」。

野村綜合研究所的經濟學家指出,光是東京等7個都府縣封城1個月,可能就會減少6.8兆日幣的個人消費,相當於一年減少1.2%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要是全國封鎖3個月損失更上看40兆,相當於減少7%的GDP。在東京奧運宣布延期、觀光業也因為各國斷航損失慘重的情況下,封城對經濟的重擊恐怕是安倍遲遲不肯宣布「緊急事態」的重要考量。

(三)對軍國法西斯過往的顧忌

早在安倍晉三發表「緊急事態宣言」之前,北海道知事鈴木直道早在2月28日就曾發表北海道版本的「緊急事態宣言」。當時北海道的確診人數是日本第一,由於日本政府遲遲沒有積極動作,鈴木直道只得超前部署,當時也贏得輿論好評。不過他其實沒有權力禁止居民外出,因此只是軟性呼籲,請道民們盡可能配合。

北海道知事鈴木直道。(美聯社)
北海道知事鈴木直道。(美聯社)

由於疫情持續升溫,日本國會3月13日趕工通過《新型流感等特別措置法》,給了日本首相宣布「緊急事態」的法源依據。沒想到安倍14日召開記者會強調「疫情依然可控」,進入4月後也還是認為「不到宣布的時候」。其實就算安倍7日終於宣布東京、大阪等地進入「緊急事態」,但日本政府依舊無權強制禁止民眾外出,跟一個多月前鈴木直道對北海道民的軟性呼籲,在這方面基本上沒有區別。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在召開新冠病毒對策本部會議。(美聯社)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在召開新冠病毒對策本部會議。(美聯社)

日本為何不像其他國家一樣,以刑罰作為後盾強制民眾外出?有分析認為日本是一個充滿「恥感」的民族,因此只要政府公開呼籲,社會上便會出現彼此監督與要求的高度壓力,因此就算沒有罰則,也會發生一定的效果。不過在安倍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後,日媒注意到民眾出外上班的情況並沒有太大改變,顯然光靠「恥感」根本無法實現社會疏離。

《日本經濟新聞》指出,日本上個世紀大正年間的民主氛圍,在大蕭條的衝擊與軍方「國家利益至上」的過激行動下被摧毀殆盡,日本進入軍國主義時代展開對外侵略,在1938年國家總動員法生效後,民眾也深受專制政府所苦。因此日本在二戰後堅持政府不可對民眾採取強制作法,作為「緊急事態」法源的《新型流感等特別措置法》在國會審議時,也出現了反對國家採取強制措施的聲音,最後才會通過了對外出民眾沒有強制措施的法律。

日本北海道雪景、都市。(美聯社)
日本北海道。(美聯社)

目前日本的疫情仍在快速惡化當中,安倍晉三在4月16日決定將「緊急事態」擴張適用到全國時,也再次呼籲「務必實現削減至少7成、儘可能達到8成的人員接觸」,「雖然給全體國民增添不便,但為了防止疫情進一步擴大,請務必繼續配合」,顯見「佛系防疫」的做法確實吃力。2018年生理學或醫學諾貝爾獎得主本庶佑已經公開呼籲,日本應該擴大篩檢、積極禁足、積極治療,顯然不贊同政府「佛系防疫」的措施,日本若出現如同美國與義大利數十萬人確診的糟糕事態,日本政治家也將面對是否採取更強硬作法的抉擇時刻。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