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不用工作也有薪水─這,可行嗎?

2017-04-02 06:00

? 人氣

既然這個政策這麼好,以前怎麼沒有人提出來過?這就得說到過去的歷史了。事實上早在18世紀就已經有一些學者提出了一些類似的概念,稱作烏托邦社會主義,簡單說這種主義的制度本質也算是一種反制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只不過在當時的社會氛圍及條件下,這類的思想被認為太過前衛及可行度過低,因此無疾而終。至於為何條件不允許,也是一種工業時代思維下的產物,18世紀正是工業革命時代的啟幕,而要成就工業的基礎就是勞動力,沒有勞動力就沒有工業,如果政府把錢都給了國民,那還有誰願意從事辛苦又要勞動的工作呢?但現在不一樣了,這也是為什麼這項政策的可行性與時間正處於一個有利的狀態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一,機器人將會取代傳統的勞動力我想這就不用多說了,這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尤其是在AI人工智慧越趨成型的現在,未來機器人能做的事絕對超乎你我的想像。

第二,人文主義抬頭的現在,『個人』的重要性在未來的一百年內,勢必會再重新的被強調,平均主義的時代已經過去,其實不管是各行各業,只要你用心觀察,你都會發現以前正在工業時代思維留下來的許多制度和產物,正在被逐漸一步一步的改革當中,譬如說學校、公司、金融機構等等許多地方,都越來越重視「客製化」這個詞的真正意義,而不再是大鍋炒:以前的學校老師就是我用什麼節奏上課,你們就配合我的速度上課,而現在許多線上課程、翻轉教室則慢慢轉變成配合每個學生學習的步調快慢進行教學;90年代從小就被教導的在工作上要創造自己的不可取代性、要找到自己的天職,事實上也正是一種個人主義的展現。

既然如此,現在絕對就是個最好的時間點。有機器人幫我們做討厭的勞力性工作,我們只需要有選擇性的從事自己喜歡的事物或是創造出對世界有貢獻的事物(事實上這兩個方向在很多時候也是重疊的),百分百掌握自己時間的利用、發揮個人的價值。一旦如此,人類勢必能夠邁向到一個更良好、更為人性化的生活狀態。

然而實務上,縱然一個政策聽起來再怎麼合理,勢必也要經過實際執行的考驗,我支持可以像芬蘭等等國家所做的一樣,從一小區域開始實驗執行,如果結果是可行的,再擴大區域實施。其一是不會過度的耗費國家資源,其二是能夠提高人民的信心及接受度,結果如何,我很期待。

*作者為社會觀察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