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永久化:《意外的國度》選摘(4)

2017-04-01 05:50

? 人氣

隨著國軍部隊在內戰中節節失利,1949年春,蔣介石在「反共」的大前提下,尋求各種有助於國民黨東山再起的機會,他透過中國駐日代表團組長曹士澂,祕密接觸被中華民國政府軍事法庭宣判無罪釋放的日本頭號戰犯岡村寧次,同年7月曹士澂前來台灣面見蔣介石,提出聘用日本軍官訓練國軍的構想,蔣表示同意。(取自網路)

隨著國軍部隊在內戰中節節失利,1949年春,蔣介石在「反共」的大前提下,尋求各種有助於國民黨東山再起的機會,他透過中國駐日代表團組長曹士澂,祕密接觸被中華民國政府軍事法庭宣判無罪釋放的日本頭號戰犯岡村寧次,同年7月曹士澂前來台灣面見蔣介石,提出聘用日本軍官訓練國軍的構想,蔣表示同意。(取自網路)

白團:蔣介石的日籍軍事顧問

自從杜魯門下令第七艦隊協防台灣海峽,並重新軍援中華民國政府,美國對台灣的軍、政與外交影響力明顯增強。蔣介石雖樂見台灣的安全因韓戰的爆發而獲得保障,但心理上他是否真心信任美國,仍不無疑問。自1950年初起,為了平衡與抵消美國對台灣軍事決策的影響力,蔣介石曾起用一批日本退役軍官,來協助訓練國軍部隊,擬定作戰與社會動員計畫,並承擔國軍軍事思想、教育與改造等重要任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49年11月間,當時在中國西南省份督導國軍最後防務的蔣介石,身旁曾有位名為富田直亮(中文名為「白鴻亮」)的退役日本軍官,協助蔣介石擬定作戰計畫。一位二戰時期的日本軍官突然現身重慶,在國共內戰之際,協助蔣介石進行反共作戰,看似突兀,實非出於偶然。隨著國軍部隊在內戰中節節失利,1949年春,當時已自總統職位「引退」的蔣介石,在「反共」的大前提下,尋求各種有助於國民黨東山再起的機會。他透過中國駐日代表團組長曹士澂,祕密接觸被中華民國政府軍事法庭宣判無罪釋放的日本頭號戰犯岡村寧次,同年7月,曹士澂前來台灣面見蔣介石,提出聘用日本軍官訓練國軍的構想,蔣表示同意,並指示中方由具有留日背景的湯恩伯將軍負責,日方則由岡村寧次會同曹士澂共同辦理。9月間,當時率軍駐守廈門的湯恩伯,向蔣介石報告已在當地成立一籌備小組,著手招聘「外來幹部」事宜。依據湯恩伯當時的規劃,決定以其所轄國軍第166師為基幹,編成一支「新軍」,由來自日本的「外來幹部」進行訓練,使之成為一支忠誠可靠的新部隊,協助蔣介石反共作戰。根據湯恩伯此份機密文件顯示,這一新編師的規模,包括「外來幹部」1千2百名,官兵9千名,馬匹3百匹,車輛50輛,所需經費約48萬銀圓。湯恩伯同時擬定工作綱要,由當時以私人顧問名義服務於其麾下的前日本北支那方面軍司令官根本博(化名「林保源」),指揮「外來顧問」,並決定在中華民國駐日代表團內,祕密設立一「東京分處」,由另一名前日本軍官吉川源三(化名「周忠徹」)擔任分處長,與當時中國駐日代表團組長曹士澂密切聯繫,積極招募日本「外來幹部」到中國服務。根據此份綱要,蔣介石將支付每位「安家費」30美元,另有「旅費」10美元,首期業務以3個月為限。

蔣介石身旁曾有位名為富田直亮(中文名為「白鴻亮」)的退役日本軍官,協助蔣介石擬定作戰計畫。(取自網路)
蔣介石身旁曾有位名為富田直亮(中文名為「白鴻亮」)的退役日本軍官,協助蔣介石擬定作戰計畫。(取自網路「万花鏡」作者:大嘴侃历史)

雖然湯恩伯所提議組建的「新軍」,隨後因為戰事急轉直下,終未能夠組成,然而招募日本「外來幹部」服務於蔣介石麾下,卻仍然繼續推進當中。在岡村寧次的推薦下,白鴻亮和另外兩位前日本軍官荒武國光(中文名為「林光」)與杉田敏三,於1949年10月底,經九州到台灣,並隨後陪同蔣介石前往四川督導防務。到了1950年初,共有17名前日本軍官,追隨白鴻亮的腳步,祕密抵達台灣。這批軍官團因其領導人白鴻亮之名,而被稱為「白團」。2月間,蔣介石在台北圓山附近的一個隱祕處,設立了「圓山軍官訓練團」,由彭孟緝擔任教育長,並由「白團」成員開始對國軍將領開班授課,進行軍事教育與訓練,同時協助蔣介石擬定各項軍事計畫。在韓戰爆發之前,這支非正式的日本軍事顧問團所扮演之角色,頗類似美國退役海軍上將柯克所主持的「特種技術顧問團」,此時蔣介石已形同遭到美國政府遺棄,國民黨必須仰賴任何願意伸出援手的外國力量。因為官方層級對華援助與合作,實質上已經停擺,蔣介石倚賴這些來自國外的非正式顧問,也可看出在此風雨飄搖時期國民黨政府的軍事與安全決策,相當程度上是奠基在「私人化」的基礎之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