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關渡山上的圖書館荒謬劇

2014-10-23 05:36

? 人氣

可惜後續無力,難以維持優勢,無論典藏數量、新書上架、開放時間皆常被師生詬病,尤其來自台大、政大、清大的研究生,更常以其母校圖書館典藏與行政效率作指標,批判北藝大的圖書館水準。二〇〇七年起,圖書館分配的圖書購置費僅有百萬元之譜,只能仰賴館方向教育部和國科會申請人文圖書補助,或與各系所合作專題研究計畫爭取經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面對網際網路、資訊科技和學術傳播的衝擊,以及電子書及電子資料庫的大量出現,圖書館──包括大學圖書館存在的必要,確實有人質疑。有研究者從二〇一一年七月美國出版的《大學圖書館期刊》提出這樣的關切:「讀者真的不像以前那樣需要圖書館員了;圖書館員的服務,即便是免費的,也沒有讀者跑到圖書館的時間值錢」。

大學圖書館努力的方向,是思考如何整合資源,建立圖書館的特色,發揮更大的邊際效益,並擬定各項措施鼓勵師生與校外研究者多多進圖書館,而不是鴕鳥般縮減開放時間。

北藝大會出此「下」策,是因為出了一位以急功近利著稱的校長,他曾就「圖書館開放時間調整」與戲劇系洪姓老師有一段經典對話:

校長:圖書館的三樓自修室二十四小時開放,內部還有三間討論室,九間研究生研究小間,也有電腦,基本上是二十四小時開放,比過去到圖書館更便利,四至七樓適當的節能減碳有何不妥?

洪師:大學是學識與知識的殿堂,圖書館是師生在課堂外研究、進修的最重要場域,怎能輕易縮短開放時間?校長把四至七樓藏書和三樓自修室功能相提並論,有魚目混珠之嫌。

校長:北藝大學生上圖書館的時間跟人數有記錄可查,資源應該善用,現在提供的是更好的二十四小時的便利性。請問您一學期有幾天在六點後出現在圖書館?

這段對話很有趣,面對質疑,校長反問洪老師「請問您一學期有幾天在六點後出現在圖書館?」,他大概是以自己使用圖書館的習慣來作思考?北藝大學生最需要的,並非K書中心式的二十四小時閱覽室,典藏書庫的運用才是作研究、創作的靈感來源與書寫依據。

依北藝大校長的邏輯與其一貫的做事方法,圖書館功能不彰,就要求新求變、謀求「雙贏」。如果當年北藝大圖書館興建計畫可以回到原點,也許有人會像現任校長一樣,認為與其編列大筆預算,興建硬體建築與空間設備,外加一定的人事組織編制,以及持續購置的圖書文物……,倒不如把圖書館虛擬化,全校師生每年每人發五千元「圖書閱覽費」,到其他公立圖書館看書呢!

北藝大圖書館縮短開放時間的「改革」鬧劇,最後勢必無疾而終,令人遺憾的只是,學校領導人以及總務處善於逢迎的「虎仔」,怎麼會以省電、使用率過低為由,企圖大大縮短典藏書庫開放時間,在關渡山上演出一齣荒謬劇?

*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