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一整個世代的支持」之後......國民黨重選黨主席,該如何定位美中台關係

2020-03-06 18:29

? 人氣

長期研究台灣政黨政治的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張峻豪同意,國民黨需要重新思考跟美國的關係。張峻豪告訴BBC,四年多來美國對蔡英文政府的支持持續,體現在美方售台軍售,以及協助蔡英文連任。張竣豪認為美國對台灣的政治影響從未停止,因此,國民黨若不重建與美國的關係,要重返執政並不容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資深媒體人、前《中央日報》副社長鄭佩芬告訴BBC,國民黨退守台灣後,透過蔣宋美齡、沈昌煥等政治人物,長期一直與美建立外交關係,直到台美斷交後都還延續。後來國民黨主席李登輝屬「親日」派,並不「親美」。之後,國民黨內高層譬如連戰及馬英九走「親中」路線,與美國經營關係不夠,失去政權後,也無心經營與美國的關係,導致目前國民黨在華府的布局幾乎停滯。

鄭佩芬說,當年她曾訪問過美國五角大樓,並與後來移居紐約的蔣宋美齡有所來往,是因為美國是個「現實主義」主導的國家,與其交往需有利於美國,長期下來才能建立關係。她觀察到,民進黨透過蕭美琴等外交人才,約20年來一直努力與華府政客或智庫來往,希望建立人脈。「反而是國民黨現在失去政權後,在華府也沒有人在那長期經營,與美華府沒有重要的人士駐點,沒有有力的溝通管道,」鄭佩芬補充。

.
蔣介石父子一直是許多台灣人緬懷的領袖。圖中為宋美齡。

台灣政治研究者南樂(Lev Nachman)則表示,國民黨20年來一直都有在中美兩邊斡旋,並沒有玩「零和遊戲」。他提到,特別在馬英九執政時與中、美兩國都有互動,也沒受到美、中在外交上的懲罰,「但是現在國民黨不是執政黨,即便他繼續往中國傾斜,也看不出美國有必要對國民黨制裁的需要,」他說。

國民黨與青年選民

張峻豪稱,國民黨今年選舉敗在「討厭韓國瑜「加上「討厭共產黨」兩因素,這兩個因素現在都還粘貼在國民黨身上。但國民黨對於「討厭韓國瑜」興起的罷韓活動,仍為韓國瑜辯護。對於「討厭共產黨」背後代表的兩岸關係,他說,「國民黨選後有辦幾場『九二共識』的座談會,但好像都淪為形式,因此國民黨下一步能否改革,我是比較悲觀看待。」

「你可以看到,吳敦義辭職後,現在國民黨代理黨主席還是與對岸關係深厚的紅頂商人,」鄭佩芬說。

根據台灣中研院社會學學者林宗弘及陳志柔的抽樣調查顯示,40歲以下的台灣選民,有72%的人在總統大選中投給了蔡英文。

南樂同意,對於年輕選民欠缺吸引力是國民黨最大的困境。他說,國民黨若繼續「親中」,那便很難吸引每一年都在誕生的新的年輕選民,而既有的支持者也不夠多到讓國民黨重返執政。「若國民黨不努力開拓票源,未來很難生存下去,」南樂解釋。

台灣政治評論者楊雨亭則評價國民黨與共產黨相似,信仰組織的權威,不大相信民主,因此不容易在黨內部進行重大改革:「時代與社會的更新交替,不可能由中老年人來起事與革命,這是人類歷史動力的基本來源。」楊雨亭在香港《明報》上評論國民黨今年大選的失敗。

KMT BUILDING
台北市國民黨中央黨部前「革新團結」一字,如今要如何團結是國民黨的最大課題。

國民黨青年部成員陳亭儒投書台媒《風傳媒》說,國民黨長久以來「與年輕人似乎一直處在世代間上對下的階層關係,自認為的重視與關心,就如同國民黨過去如同長輩般對年輕人近乎說教,卻視之為對話的互動方式」,在政策方面譬如婚姻平權以及香港示威的意見表達也很難與年輕選民對話。

陳亭儒強調,此次是國民黨今年敗選後最後一次的改革機會。

然而,反對台灣獨立,終極目標是重回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國民黨如何能選擇不與中國來往斡旋?黨內盤根錯結的派系、大老文化,以及「穿梭兩岸三地的利益團體」如何協助或阻擋國民黨改革,都是新任黨主席上任後馬上要處理的難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