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烏克蘭─在民主路上被撕裂

2014-09-10 05:41

? 人氣

平衡,才是烏東問題的關鍵。所有動態的變化,最後只能落到一個平衡點。也就是說,達到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結局。前文說過,烏克蘭政變打破了國際關係的平衡,因此現在雙方做的一切,就是尋找地緣的再平衡。尋找公約數,說來也不容易,誰讓步多一點,必須考驗各方的談判技巧以及底牌。面對烏克蘭政變,普京一開始是吃了啞巴虧,但他不能容忍這種變化,於是打了能源牌與軍事牌,最有效的方式是策動了克里米亞公投,以及引爆了烏東地區的亂局。面對西方,普京的強硬也是出乎意料,甚至用上了核威懾,強調自己是最強大的核大國之一。如此咄咄逼人,一副山雨欲來的姿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只不過,在這個信息化社會,「囚徒困境」已不存在。普京的表態實際上很好解讀。他只不過是從自己的「工具箱」中掏出了一套話語系統,試圖增加自己談判的籌碼,向西方展示他的底線。包括奧巴馬、默克爾、卡梅倫的強硬表態,實際上也是相同的目的——為了贏得談判籌碼。畢竟,普京收穫了現實軍事控制權,卻犧牲了「國際道義」,而這成為西方國家攻擊他的「命門」。在俄烏談判過程中,其實大家都在尋找平衡點,試圖體面地收場。

沒錯,歷時半年的烏東動盪,已經到了收場的階段。因為所有人都知道,繼續玩下去有風險,任何擦槍走火,都會導致局面不可收拾。

美國《紐約時報》指出,「今天,西方要選擇的已不是一個完整且加入西方陣營的烏克蘭,或是將部分領土割讓給俄羅斯的烏克蘭。西方要選的,應當是保留一個頓巴斯地區自治但其他地區還能發展民主和經濟的烏克蘭,而不是一個長期陷入衝突,進步永遠無望的烏克蘭」。這一說法,顯然是為了尋找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彭博社還指出,「如果普京的野心不大,只想把烏克蘭作為緩衝國,西方的損失也不算大,受傷的不過是名譽。」畢竟,相比起俄羅斯,西方、尤其是美國並不準備對烏克蘭問題太過計較。

最後的結局,其實法國人埃曼紐•托德在《美帝國主義的衰落》一書中已經作了判斷。這本書寫於2000年初,與亨廷頓一樣,預見了烏克蘭的局勢,但看得比亨廷頓更遠:「由於自身缺乏動力,烏克蘭要逃避俄羅斯的影響就會選擇依靠另一個強國。美國太遙遠,在物質上也不能和俄羅斯對抗,歐洲是以德國為中心的強大經濟集團,但其在軍事和政治上還不是有影響的一極……」因此,托德的結論是,烏克蘭很可能要分裂。

也就是說,波羅申科的努力沒有任何回報,烏克蘭的分裂已成定局。最後謎底的揭曉,就是大國如何分割烏克蘭了,就如當年的東西德國、南北朝鮮一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