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觀點:一顆心?兩顆心?不用心!

2014-07-27 11:02

? 人氣

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提出「兩顆心臟」的政見,卻被對手柯文哲譏評:「人有顆心臟活不了。」(取自連文粉絲團臉書)

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提出「兩顆心臟」的政見,卻被對手柯文哲譏評:「人有顆心臟活不了。」(取自連文粉絲團臉書)

「陳水扁指出未來四年,也就是在公元2002年以前,將繼續推動完成21世紀台北的戰略佈局,推動台北市舊都心改造及五大副都心的開發建設,讓21世紀台北成為一個先進機能多核心的國際城市…」(陳水扁競選總部新聞稿,1998.10.23)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於連勝文打出「兩顆心臟」,展現搶進綠營老台北票倉的企圖心,柯文哲第一時間的反應是「人有兩顆心臟不會活」。或許是對這句話的媒體效果頗為得意,相關的比喻柯P一講再講,一下子說「從心臟移植案例看,雙心人長期存活率比單心人差」,一下子又是「當醫生當久了,會用專業回答問題」。

很可惜,因為柯文哲打算要終結「法律人治國」,他的政治知識又很像來自財經頻道的類歷史微戲劇節目,所以很難有人告訴他,跳不出比喻的網羅這檔事在法律界可是很久很久以前就發生過了。幾個世紀前,歐陸法律學者在建構法人理論時,總是會有幾個人提出純粹基於人類生物特性的論點,而這些論點後來都未成立的理由也很明顯:說到底,法人就不是生物上的人。

城市~僅管常常被稱為「她」~也當然不是人。交通發展是城市的根本,透過合理的區位佈局與大眾運輸系統的興建,以發展規模合宜、適度混合使用的多極都會區,對現代都市治理近乎ABC,柯P在媒體前自我標榜的「快人快語」與「科學精神」,由此看來近乎「信口胡謅」與「無視專業」。最讓人玩味的,則恐怕是從柯文哲後來的言論,可以發現他對都市發展的認知,與連勝文有如精神伴侶。

連勝文的「兩顆心臟」除了難解的廣告外,似乎就只有「在西區蓋兩座大樓」。而柯P對於城市發展的理解也不脫「蓋兩座大樓」,因為他反對城市有許多「心」的理由除了「醫學」,便是「多元文化」(雖然他曾說要對多元成家投廢票)、「考量歷史因素」(雖然他說要蓋社會住宅的198公頃裡,有華光社區、有台北機廠)、「經濟不用過度發展」(柯P顯然不知道都市發展策略~不管是陳水扁的六個「核心」或英國倫敦將兩百零四個區域中心區分為四種等級~通常該有什麼)。

僅管柯文哲對台北市發展脈絡的掌握程度讓人懷疑,但網路柯粉為柯P開脫的說辭,有些則指向柯文哲希望保留西區的「歷史風貌」。且不提把「歷史風貌」地區與商業核心二分不知是哪裡來的觀念(世界上最昂貴的辦公室空間,正是倫敦西邊的歷史風貌地帶),台北市西區的發展課題至少可歸納為三類,豈可粗糙地將整個西區混為一談?

第一類,也或許是提到西區時,柯P與柯粉唯一想到的,是城市歷史與文化集中區的保存。然而,老街的保存豈是代表不再「發展」?歐洲的老城區足以在妥適保存歷史建物的同時,提供良好的生活品質與商業環境,憑藉著的恰恰是市政當局積極地以政策手段取得公共設施用地。

至於第二類,則是窳陋社區(當中許多是「整建住宅」)的改建。面對這些有明確風險的破落地帶,又豈可抱著一種「城市該有異世界」的獵奇態度?

第三,西區也還是有理當進行高強度商業開發的區域,規模最大也最關鍵的即是台北車站特定區的開發。「在野整合」電視辯論時,柯文哲說他不要「雙子星」,而打算在原地蓋「青年創業大樓」,但「青年創業」豈是蓋一座大樓就可以促成的?台北市的玄關與最重要的轉運樞紐,又為何只因郝市府鬧出弊案,就不宜再做為中心商業區(僅管發展台北車站特定區是民進黨長期主張,而民進黨是「在野大聯盟」最大政黨)?     

由此可知,不管素人或權貴,對於台北市政都缺乏厚積而薄發的能力,無法清楚匡列城市發展願景,自然也拿不出政策工具。柯連候選人們或許從沒有試著去了解過,為什麼東區商圈至信義計畫區一帶,會躍升為台北首屈一指的中心商業區?而西區會逐漸沒落?前者的侷限是什麼?後者的機會又是什麼?

台北市戰後會向東發展,較為人所知的是因為「黨外市長」高玉樹運用美國資金,將日治都市計畫道路逐條開闢,但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主導美援運用的行政院經合會,將台北市的商業區集中劃設在新生南北路以西卻又無法開闢,以致於沿東向道路配置的路線商業區雖然逐漸繁榮,卻仍不足分擔各種商業活動集中在台北車站前後到西門町間,對此彈指之地產生的龐大壓力。 

張豐緒市長任內,台北市即展開「副都心」、「次都心」的開發,但最早選定的「營邊段副都心」卻在小蔣指示下,挪為中正廟的預定地。到李登輝市長時,才正式決定以原本是「普羅版民生社區」的信義計畫區,做為副都心的設置地。不過副都心建設的同時,西區應該要能同步更新,沒能同步更新並非不需要,而有當年的制度因素在。

中央政府與台灣省政府在西區擁有接收自日本人或由交通建設產生的龐大資產,以致於台北市政府無法獨力推動西區的開發,偏偏在黨國合一年代,官派市長既無法公開砲打中央,在國民黨的接班梯隊中也與省主席有著微妙的競合。從如李登輝市長時台北市政府找上當時交大教授張家祝,研究以東區為核心的中運量捷運的過程與結果中,即可發現此制度因素對於台北市東起西落的巨大影響。

但信義計畫的發展限制,也正在於它並不是台北車站。早在吳伯雄擔任市長時,台北市政府就發現原本以次都心規格規劃的信義計畫,過度倚賴幾條計畫區邊緣的聯外道路,城際運輸的處理能力也有缺陷;相較於台北車站特定區,信義計畫區距離台北都會區人口分佈的重心也比較遠,從縮短絕大多數人每日通勤時間的角度而言較為不利。

2006年郝龍斌選市長時在各大報刊登的競選廣告,宣稱要讓大稻埕人在淡水河邊做傳統手工藝來吸引觀光客,顯然是把西區當成小熊維尼的奇幻森林。但無知地以「多元」當藉口,無視西區的人口空心化,無視許多老台北真正的優雅文化因此正在流失(比如,民生西路肯特西餐廳最近掛起了租屋布條、大千百貨修復後閒置多時、博愛路商辦只剩特賣會),心態與當年的郝候選人其實相去不遠。

本文還只談了「兩顆心」。台北市長該要決定的「心問題」,其實還有當年無心插柳的內湖科技園區與原本市中心路線商業區的相互關係如何定位;有南港經貿園區與附近腹地的變更;有填土中的北投士林科技園區是否繼續複製內湖南港的廠辦經驗?或是要提供台北其他更缺乏的公共機能?如果柯連候選人不處理這些正事,卻忙著為修辭學交鋒,那這場選舉恐怕成了齣有兩隻騾子的低俗喜劇。

*作者為台北市大稻埕人,因為老家就在台北車站旁邊被推舉或鄙棄為本土型天龍人。自以為是進步的社會自由主義者,但留學時被歐洲同學揭發自由主義認同來自於當不了社會主義者又覺得保守派屬於鄉巴佬。唸過一些法律,但也常被誤會唸的是交通都計或社會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