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物語:彎來彎去的公民社會

2014-06-06 16:55

? 人氣

事發後,彎彎公開道歉「本人對於個人生活浪費公共資源,對此深感抱歉」。(取自彎彎臉書)

事發後,彎彎公開道歉「本人對於個人生活浪費公共資源,對此深感抱歉」。(取自彎彎臉書)

六四的這一天,有則網路笑話是這麼說的:「25年前的今天,中國政府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屠殺人民。25年後的今天,在媒體的關注下,彎彎終於道歉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確實是這樣,幾個網路媒體在6月4日當天點閱數最高的幾則新聞,不是六四、也不是遠雄弊案,而是新婚插畫家彎彎跟別人接吻的事件。

從毀婚廢家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婚姻確實就是道德包袱,結婚不是單純法律上的契約關係和某些保障,背後同時還預設了各種忠貞不二、一生一世的道德箝制。

儘管我們不必都從毀廢派的角度來解讀,這件事情的媒體效應仍值得討論。我認為有個很有趣的主張,叫做「因為公眾人物靠著知名度販賣維生,所以作了不好的示範該道歉」。

這樣的主張有幾個預設:多重伴侶/開放式關係被當作是不好的事,而且這個「惡」的程度,似乎比一般說謊欺騙家人還要更嚴重數倍以上。而公眾人物就算在私領域的一言一行,都會被當作示範。最後,公眾人物被預設應該要是一位聖人,儘管彎彎從來沒有在作品裡寫著「我是聖女」、更不是憑著自己的哪種良家婦女形象吸引消費者(與另個婚外情當事人吳育昇不同之處,在於立委吳育昇曾表明維護婚姻定義與家庭價值,反對修改民法972條)。甚至我想問,為什麼要像預設別人必定是異性戀一樣,先存在著「這人必定是單偶、符合社會對婚家和愛情的想像」的期待?

更根本的問題,當事人的關係看起來已維持好一段時間,今天是什麼因素,讓個人感情事變成檯面上的「公共」、「公開」、「示範」事件?不就是預期會帶來話題性及大量點閱的媒體,還有每一個分享按讚的你我嗎?

回頭看彎彎的在事發後的道歉聲明:「本人對於個人生活浪費公共資源,對此深感抱歉。針對周刊報導與私生活領域與內容與事實不實之處,彎彎本人對此檢討反省,往後也將專心在個人專業創作領域當中,彎彎在此特別鞠躬道歉。」

發表道歉以後,各種聲音都有,像是「你應該去你老公道歉」、「彎彎為什麼道歉?為了錢啊」。我認為包括大多數的媒體和讀者都沒有抓到重點。彎彎看似出面道歉,但她清楚寫出了是為「浪費公共資源」而道歉,身為事件暴風中心的主角,彎彎這句話比任何跟著暴風被捲起的讀者們還更加清楚,興風作浪的究竟是誰。

更有趣的是,318運動之後,每次只要有些娛樂、八卦新聞大洗版,網友都會互相提醒「重點在服貿」、「重點在監督條例」、「重點在核四」、「重點在割闌尾」。彎彎事件發生的頭2天,幾乎看不見這樣的提醒,從新聞留言版到PTT都如此,大家陷入了集體失憶與偷窺、獵奇的歡愉裡。大約到了第3天才又恢復原來的「立法院臨時會要開始了,請關注以下議題」的氛圍,啊,「公民社會」還是敵不住某些更刺激的浪潮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瑋豐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