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物語:翻轉中的台灣財金軸線─是誰的災難?

2014-06-05 15:25

? 人氣

除了對外經貿關係外,內部的財經政策也同樣悄然出現變化,過去較開放、自由放任的氣氛轉變,期待加強所得重分配、打擊財團與富人的呼聲上揚。富人稅、回饋稅調高房屋稅….一一在最近通過。這些作法肯定對壓制房價、打擊投機、縮小貧富差距會有助益,但是否可能產生其它後遺症,則尚待觀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股翻轉的風潮中,央行大概是少數尚保持專業的政府財金單位吧。央行在學運後還發表人民幣報告、看好人民幣,引學者的話指人民幣3年後可超越英磅、日圓,也因為全球已有40家央行持有人民幣資產,因此央行也開始把人民幣納入外匯存底;央行同時也在爭取成為人民幣另一個離岸中心─但如真的爭取到人民幣離岸中心,屆時是否會在反中、反開放潮中,再次被翻轉,則尚在未知之數。

而對許多接受這個島上「正統」財經教育者而言,這個翻轉都鐵定是一個災難─唯一不確定的是災難將降臨誰的身上。

如果傳統的財經理論仍是「有效的真理」,而馬政府也無能突破社會的翻轉財金軸線勢力,那麼,短則1-2年,長則3-5年,台灣經濟之受創必然逐步浮現擴大。以實體經濟而言,台灣從自由貿易線上退卻,無法與中國及其它國家簽訂FTA,無法加入區域自由貿易組織,但其它國家卻紛紛簽下FTA,幾個重要的組織(如TPP、RCEP)開始運作,台灣的出口必然受創。

在這個大部份產品都是競爭激烈、缺乏重大差異化的微利時代,韓國出口到中國歐洲的石化產品是零關稅,台灣則是要課6.5-10%左右的關稅,台灣的石化廠商還有多少競爭力與生機?當韓國輸美紡織零關稅,台灣還要課15%左右的關稅時,台灣廠商還有多少競爭力?而受影響者不僅於這幾項產品,而是數千上萬種出口產品。

同樣的是當金融開放也緊縮時,台灣資本市場─即使不萎縮,也不會是持續壯大的局面。首當其衝者當然是券商、會計師、律師….;而台灣的緊縮也可能引發對岸的「嚴審」台灣金融業的核准許可。影響所及,就是整個產業的停滯、甚至萎縮。

這些實體面與金融面的翻轉造成的緊縮效應,最後必然反應在企業、進而體現在就業市場。較佳的情況可能只是一種停滯不前、難以擴張、投資不再增加,較差的情況則是因前景看淡,企業新投資全部移往區域經濟國家內;當然,更糟糕的是經濟與產業萎縮下滑,廠商不僅不增加投資,甚至原有的經營項目、工廠營運,都乾脆結束關閉,移往享有優惠關稅的區域組織內國家。

就總體經濟面來看,不論那種狀況發生,事實上這就是經濟衰退、就業減少、失業率上升,對台灣的經濟、社會、民眾而言,是一場災難。

但如果財經軸線翻轉後,對台灣經濟並未產生多少負面影響,出口、產業、企業、經濟…..一切似乎運作如常,災難並未降臨,那麼,對那些信仰傳統資本主義經濟學者而言,就是一場災難了─因為數十年、甚至一輩子信奉的經濟學理論、研究、實務,都該揚棄,掃進歷史垃圾堆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