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台灣經濟走過「三低陣痛期」了嗎?

2014-05-24 15:44

? 人氣

近日較有「春意」的財經數據,是否代表台灣經濟已走出「三低陣痛期」?(表格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近日較有「春意」的財經數據,是否代表台灣經濟已走出「三低陣痛期」?(表格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從2008金融海嘯後,台灣經濟陷入「三低陣痛期」─低成長、低就業、低薪資,這個陣痛期快過了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行政院主計總處近來公布幾項經濟數據,算是「春意盎然」:一個是失業率終於降到4%以下,4月出現3.91%的失業率,是海嘯後最低水準;甫公布的經濟成長率亦小幅調高到2.98%;調漲薪資的企業增加,今天召開的10大金融機構的「金融就業博覽會」,起薪最低32k,還有起薪45k者。而股市亦洶湧的站上9000點,大立光飆上2080元,是台股的新紀錄。

以就業市場而言,過去幾年失業率下降緩慢,大環境看,當然是全球仍在去槓桿過程,大家都在慢慢消化海嘯的衝擊影響。4月失業率終於降到海嘯前的水準,應可代表台灣終於把海嘯的負面因子消化完畢。

至於內部原因當然是企業擴張停滯,失業率高,薪資自然難以增加。但看整個大環境,則應與中國的磁吸效應有關。不過,中國這幾年快速的增長也帶來工資的上漲,許多省市的基本工資每年調漲2-3成,其低廉勞力優勢漸失。

過去受限於要素所得均衡化制約的台灣薪資,在考慮到法令、制度等因素後,優勢可能因而慢慢浮現。如果台灣能再加把勁,吸引更多民間投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讓失業率再降。以「量先價行」的理論看,薪資是有上揚的機會。

而以總體面經濟看,美國經濟算是確定較強的復甦格局,失業率亦下降到6.3%的低點;歐洲雖然仍有通縮疑慮,但幾個紓困國家逐漸脫離加護病房,歐元區龍頭德國的首季經濟表現亦優於預期,因此至少歐洲是步入穩定格局。歐美兩大經濟體如有較佳的表現,對全球乃至台灣經濟當然算是正面消息,也許,今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可享受到逐季上調的倒吃甘蔗格局。

不過,風險亦非全無;新興市場今年是否能從美國QE(量化寬鬆)退場的衝擊中回神,進而穩定成長;特別是中國經濟的放緩,對台灣影響最大。如果中國出台微刺激政策,讓經濟成長率保持在7.5-8%之間,對台灣的影響可望降低。

因此,對今年的經濟、就業市場走勢、乃至薪資狀況,是可以持「審慎樂觀」態度。但對台灣而言,最大的風險與未知數,恐怕是來自內部。經過學運、反核的震盪後,政府財經政策的執行是否能順利推動、或甚至方向是否必須轉向,還有因而帶來的某些對外開放的緊縮效應,是否在不知不覺中拉低經濟動力,都必須面對因應。

台灣經濟是有可能開始要走出三低陣痛,但是否能走出卻非「歷史命定」,隨時可能面臨頓挫。曙光雖已乍現,但是否能見到朝陽,仍在未知數,有賴於有效正確的政策,及社會理性專業的看待財經政策。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