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性仁觀點:武漢肺炎稱謂過於歧視,蔡政府應發揮台灣厚道本性

2020-02-15 06:40

? 人氣

作者呼籲總統蔡英文,若政府願意展現善意,對大陸主動伸出關懷人道雙手,那麼應從尊重武漢人的感受做起,改掉武漢肺炎這個充滿歧視與輕蔑的稱謂。(資料照,顏麟宇攝)

作者呼籲總統蔡英文,若政府願意展現善意,對大陸主動伸出關懷人道雙手,那麼應從尊重武漢人的感受做起,改掉武漢肺炎這個充滿歧視與輕蔑的稱謂。(資料照,顏麟宇攝)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定名為COVID-19。不過,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卻表示,為方便民眾理解防疫訊息,台灣官方發布訊息時仍會簡稱為「武漢肺炎」。這樣的表態不只無助兩岸關係的和緩,以大陸一座現正落難城市命名為疫病名稱,具有相當歧視的意味,試想如果大陸將台灣命名一些負面代稱,台灣民眾又會如何看待?會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將心比心吧!台灣人的厚道包容精神何在?

既然世衛已經將武漢肺炎定名為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也解釋,CO代表冠狀(Corona),VI代表病毒(virus),D代表疾病(disease)。這種客觀描述,台灣此時卻要刻意表態充滿輕視與歧視的稱呼,沒有必要也不應該。

大陸日前已經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定調為新冠肺炎,尊重原來疾病的意思,也避免讓湖北及武漢避免被汚名化成為二度傷害,正當世界因疾病擴散普遍反華反中情緒瀰漫時,忽略大陸武漢是主要受害者,我們所強調尊重及人權普世價值時,每提一次武漢肺炎,就是一次傷害,我們不追究疫情規模擴大及發生的原因,不加緊防治疫苗的研發,而只是在文字上作文章,實在沒有必要,新冠肺炎就是新冠肺炎,改了名它還是存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孫中山立像,位於武漢紀念武昌起義的「首義廣場」。背後是武昌起義次日建立的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舊址。該建築原為湖北咨議局,建於1900年,現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取自維基百科)
位於武昌的「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前身是武昌起義次日建立的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舊址。圖為紀念館前為紀念武昌起義的「首義廣場」和孫中山立像。(取自維基百科)

武漢是一座有歷史有文化底蘊的城市,它與近代中國歷史息息相關,湖北人在大陸風評一向不錯,武漢與台灣密不可分,湖北人充滿民主革命正氣的熱血,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役在武昌爆發,辛亥革命成功後,宣布脱離清朝,建立中華民國,湖北率先響應,湖北武漢成為改變中國命運,當台灣在慶祝雙十時,難道忘記武昌起義嗎?台灣蔡英文政府豈能殘忍的在武漢的傷口上灑鹽呢?

武漢曾經是國共談判的歷史,對國共關係與兩岸關係來說格外具有意義,代表和解對話的契機,但當左一句武漢肺炎,右一句武漢肺炎,何曾考慮這座城市與台灣關係密切,包容括中華文化、道教、孫中山、鄂台交流這些都隨著武漢肺炎的稱謂給打散了,失去寬容厚道及包容尊重的價值。

總之,落井下石容易,口舌稱快容易,但這歧視背後的溝通與善後,恐怕對台灣將造成更大的善後,如果蔡英文政府願意展現善意,對大陸主動伸出關懷人道雙手,那麼請從尊重武漢人的感受做起,武漢肺炎這個充滿歧視與輕蔑的稱謂,掩蓋不住對於大陸的恐懼與介意,如果為了便宜行事,無形中傷害的兩岸關係將是難以彌補的;更讓人惋惜的是,台灣的包容厚道本質是否已經喪失?

*作者為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