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物語:江宜樺的悲劇

2014-03-29 23:27

? 人氣

「『當政府一意孤行,決定採取某些行動,而其合法合憲卻大有商榷餘地時,』公民就會公然違背政府的法令,以表達他們的質疑、不滿與抗議。拒絕應召入伍是違法的、未經同意遊行示威是違法的、佔據校園破壞軍方研究單位是違法的,可是這些行動在『政府本身違憲』的前提下,統統變成理直氣壯的公民反抗行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段文字是江宜樺為哲學家漢娜.鄂蘭《共和危機》一書所寫的導讀,背景是美國大學生風起雲湧反越戰的年代;江宜樺更在文中指出,公民反抗其實是根據契約論的傳統,「當政府違背人民的託負,人民當然有權利反抗。」

這篇文章是1996時寫成,但看來卻像是一份現成的318行動宣言,江宜樺的政治系學弟妹們其實不用急著燒掉江的著作,因為這是歷經20年後還能適用的政治作品,歷史證言當然要好好保存。

江宜樺也許是馬政府中少數了解公民反抗意涵的,但他卻也是必須掩飾權力真空、下令驅離學生的那個人。親眼見證這場共和危機,對很多政治研究者而言,是千載難逢的研究契機(即使是憂心忡忡的觀察),但作為「江院長」,知行不能合一,可能才是江宜樺最大的悲劇。

江宜樺在28日的記者會中坦言,下令驅離學生是痛苦的決定,他不能透露的是,當政權必須靠警察來維持,這個政府其實已經搖搖欲墜,從323學生攻佔行政院那天的情勢更可看出,警察武力有時而窮,學生的革命後備軍卻源源不絕,台灣的革命情境竟然不是感性的宣言,有一度差點成真。

鄂蘭在〈論暴力〉一文中形容法國60年代的學生運動,「不知不覺中,學生考驗了政權:他們原本只想挑戰僵化的大學體系,卻使整個政府權力系統,連同龐大的黨官僚體系,一併坍塌」。

就如鄂蘭所說的,法國學生非暴力的反叛運動,就揭發了整個政治系統的脆弱性;同樣的,318攻佔立院議場行動,比60年代學運更為劇烈,馬政府的脆弱也更為明顯。我們這個政府,總統與國會議長已經無法溝通,更別說同心協力處理危機;同樣的,我們的朝野政黨是互相毀滅的敵我關係,別說無法在國會討論議事,連正常溝通也不可能。面對危機,更不可能合力找出解決辦法。

即使是馬政府內部,在學生攻佔立院的第5天,才由江宜樺出面溝通,馬英九則是到第8天才鬆口邀請學生,到了這個時候,情勢早就發展到難以掌控,學生的訴求更如滾雪球般一再增生,想要找出退場制的成本更高了。事實上,服貿協議會演變成共和危機,和馬政府的反應遲緩有密切關係。

台灣政治體系的崩解,絕對不只是馬江的問題,318佔領行動其實也是以劇烈的方式否定了民進黨。對於同樣都是從運動起家的民進黨中生代而言,318那一天,其實是個分水嶺,台灣新一代的反對黨領導人已經誕生,民進黨中生代有一天不得不承認,林飛帆、陳為廷、黃國昌才是新世代的代言人。民進黨中生代有一天不得不承認,一代江山英雄換人作!

當然,這場運動的後勁才開始慢慢發酵,等到民進黨真正了解318的意涵,可能是一、二年後的事;現在處於風口浪尖的則是馬江政府,尤其是江宜樺,必須親手否定過去的理想,對於向來重視政治道德的江宜樺而言,這可能是個無比痛苦的時刻!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典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