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台灣(1):人文是社會發展的核心

2014-03-09 07:42

? 人氣

當我們在說做一件事情該怎麼做,一個醫生該怎麼面對病人,常用的通俗字眼就是倫理或是道德。醫生對於什麼病打什麼針、吃什麼藥,技術問題都已經知道了,他要怎樣的態度讓他行動?而「人文」就是告訴我們,該用什麼方式從事功能性的活動,以及我們怎樣在倫理的意義上,去做合適的功能行動。如果我們不太確定人該表現出什麼面貌與具有什麼特質,我們就很難知道倫理道德,以及該怎麼活動的規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實然」到「應然」

這是根據美國有一位倫理學家麥金泰爾(A. Maclntyre)的一本書,他說所有倫理道德規範性的思考,關於我們該怎麼做一件事情的思考,都有一個基本的假定:我們都有一個「實然」的人(man as he is),並且會設定一個理想的狀態,「應然」的人(man as he should be)。

那所有規範性的思考告訴我們,怎樣讓人從「實然」的狀態過度到「應然」的狀態。麥金泰爾告訴我們,我生來這個樣子,有七情六慾各種慾望,照這樣下去,我就只是一個「實然」的人。但是我們會對人有期待,例如一位醫生不能因為自己的喜好、情緒來選擇病人。傳統社會中人與人相處的觀念更清楚,人文的概念更出來,因為傳統對於人應該是什麼樣子有一套現成的答案,這套現成的答案來自基督教、佛教、儒家思想,都沒有關係。

這些道德的權威價值的源頭告訴我們人該是什麼樣子,因此我們該怎麼做事就很清楚。因此麥金泰爾就告訴我們,人類從進入現代以後,對於人該是什麼樣子,就已經沒有答案,因為上帝已經死亡,傳統的權威已經崩潰,道德的宇宙也沒有意義,這就是世界的虛魅,世界已變成機械化的運作。

我們對於人應該變成什麼樣子沒有答案。我們要道德,可道德要具有什麼內容?我們不知道道德要讓我們變成什麼樣子。我的意思簡單講,當我們沒有外在權威提供一個關於人類的理想狀態時,我們每個人能做的事情就是根據我們的專業去做,但該如何去做?我們找不到答案。

人文或人道主義,相信我們不需要超越的權威,不需要傳統的力量來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我們可以靠自己思考、精神去找到一個答案。我個人對人文主義的思考比較有懷疑,是因為大部分的人文思考是把人放在崇高的地位,崇高的地位就是相信人可以決定人應該變成什麼樣子,但是人真的能夠決定嗎?

我們曾經想像過很多烏托邦,想像人應該在追求什麼,但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不相信從十八世紀開始的任何一個烏托邦,還有人相信。你去看學術界的人去做的問題越來越零碎,年輕人討論的問題沒有經驗,看世界越來越局部。這是因為每個人的生命經驗只能照顧自己某一階段前後的連貫,在思考、看事情都越來越零碎化,這反應出因為我們找不到一套完整的答案。人文主義到今天為止都克服不了這個問題,可能大家覺得我這是悲觀的想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