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經濟是政治問題 但不是王建煊說的

2014-02-24 14:33

? 人氣

經濟部長張家祝(中評社提供)

經濟部長張家祝(中評社提供)

經濟部長張家祝在總統府月會中報告「台灣產業轉型的策略思維」,指出台灣面臨投資動能不足與出口競爭力下滑兩大問題。監察院長王建煊則說經濟背後是政治問題。這些說法,對還是不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表相看,投資動能不足與出口競爭力下滑,的確是最關鍵的2項因素。但再進一步分析,則可能又發現政府效率不彰、政策法令反覆變化、教育資源錯置…..,又是更深入的因素。

股王大立光捧著300億元要投資設廠,搞了3年,至今仍找不到可供投資的土地;友達光電中科投資案,碰上中科環評與土地問題,電子商務被保守的官僚與法令綁死,10年毫無進展,金融業被監理單位管死.......;當然,還有許多要蓋數百個章卻仍在各部會踢來踼去、無法順利進行投資的各種投資案。

至於國內失業率高,但企業卻仍高喊缺工、優秀人才難尋,則除了企業不願培植人才外,教育資源的錯置、文憑通膨、技職體系瓦解等,都可能是原因之一;長期來看,這些因素又會讓企業的競爭力下滑。

因此,總結來看,把經濟問題歸於政治問題,似乎有相當的可信度。但問題是王建煊口中的政治問題,卻是指:國民黨在立法院是多數,為何重要財經法案過不了?台商回台投資,為何解決不了土地與勞工問題。

這段話其實顯露的是早年威權時代,政府可以強勢的排除一切投資障礙的思維。莫說台灣早已走出這個政治、社會氛圍數十年,就算政府真有權威強勢排除一切投資障礙、強行通過所有的財經法案,是否就能讓經濟起死回生,仍有疑問。眷戀早已遠揚、且永不歸來的時代,意義不大,無助解決現有的問題。

更何況,早年政府強勢排除各種投資障礙的年代,其實產生了許多外溢的社會成本,在創造出漂亮的經濟數字的背後,有許多民眾含淚吞下苦楚、承擔代價。台灣產業史上最「偉大」的六輕造陸、大開發計劃,造成的污染與對區域民眾健康的影響,就是一例。

有人說,所有的經濟問題,最後都是政治問題。不過,即使台灣的經濟瓶頸是政治問題,但絕對不是、也不能是王建煊說的那種政治問題(政府不夠強硬、鴨霸)。撇開企業主的眼光、魄力、能力所導致的競爭力下滑問題不談,「政治問題」的確是今日悶經濟的重要因素,政府該有能力解開此結。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