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大選過後,兩岸避險和互信 還有機會談嗎?

2020-01-29 07:00

? 人氣

如前所述,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不能對話的原因,在於政治見解南轅北轍。但是,對照台灣與中國大陸的處境,誰比較需要「軍事互信機制」?台灣在戰略天平上是弱者,因此比大陸更需要「軍事互信機制」。瞭解到自身的處境,台灣才能「現實面地」面對此需求,而放下「身段」來「解放」禁錮於自身的「意識形態」,從而用更靈活、聰明的方式來進行「戰略避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台灣較為實際的做法是,不必先急著建立類似「熱線」的所謂元首緊急溝通管道。也不必急著先要與解放軍之間建立「司令」等級聯繫。我們從此系列文章中得知,解放軍對於「軍事」上面的透明,異常敏感,在參照大陸的特殊情緒以及敏感的軍政領域上,台灣不妨從民間方面開始著手。其中,最有可能突破的領域,就是從海上漁事糾紛以及海上聯合救難等相關於人道以及民間事務的層面,作為突破點。

事實上,從2010年9月開始,台海兩岸每年都會舉辦「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這是自從2008年兩岸關係開始緩和之後,雙方釋出善意的明顯徵兆,即使2012年習近平上台、2016年蔡英文上台之後,都還是進行一樣演習,勉強維持兩岸之間官方的重要合作,演習的領域都在金門、廈門之間海域,此海域也是兩岸漁事衝突的熱點。但是直到2018年,兩岸關係由於政治動員、仇恨動員的關係,以及台灣的選舉氣氛不利兩岸交流,已停辦2年。如今,蔡英文政府連任成功,此種,如何重啟這項因政治選舉動員而中斷的搜救演練,可謂兩岸之間「軍事互信機制」建立的重要第一步。

蔡英文在第二任任期中,兩岸關係或緊或縮,有一半的機會抓在她手中。而在第一任期失去的「破冰」契機,能否在第二任期中有「挽回」機會?北京的態度固然重要,但是對於最需要避險機制的台灣,蔡英文的態度也更加重要。當然,不可避免地,台灣必須要持續軍購、發展維護軍事力量,才有與北京談判的基本。但是,除了一味加強軍事力量外,蔡英文是否能夠考慮到「避險」的重要性?這是重中之重。

兩岸間的仇視,尤其是近一年來的極度冷凍狀態,是由其他國際因素所造成的,而蔡英文操作「亡國感」成功地橫掃選舉之後,最新的民意究竟要她做什麼?是與中國大陸軍事對峙持續升高?抑或是台灣方面開始靈活的「避險」戰略——如同日本一樣,不固守站在美國這方,而是靈活地穿梭在美、中之間?日本與中國大陸沒有「軍事互信機制」,但雙方在釣魚台問題、解放軍機艦穿越宮古海峽問題等方面,都已取得諒解和預防機制。日本這樣的國家,都能夠在首相安倍晉三的靈活手腕、以經濟為主軸,來架構日中「避險」機制,台灣難道無法效法,藉著領海海事合作、預警等作為,與中國大陸取得另一個「契機」?

日本可以,台灣當然也可以。蔡英文政府只要放下硬邦邦的「決定論」戰略,轉而向「非決定論」哲學靠攏,從「過程」中尋找兩岸之間破冰的答案,而非固守在意識形態中而不願出招。日本在短短十年間,從中國大陸的死敵,一變成為共同發展經濟、參與一帶一路的戰略夥伴,而同時,日本也未放棄發展軍備,甚至軍費超過GDP的1%天花板,但對參與美國的「印太戰略」採取被動方式,尋找自己「獨立自主」的外交語言。日本能如此做到,台灣斷無不能之理。唯有放下「決定論」的意識形態,台灣終能找到那個開拓的缺口,找到自己特殊的避險機制。

*本文原刊《多維TW》月刊051期。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