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選文》跟隨揚•蓋爾體驗哥本哈根:公共空間是健康的良藥

2017-02-12 06:40

? 人氣

廣場上的跳蚤市場。(圖片來自馮婧)
廣場上的跳蚤市場。(圖片來自馮婧)

另一次是周末的早上,我坐在廣場的最高點——噴泉旁邊像小山一樣的台階上,這裡是完美的拍攝點,可以看到所有人的活動。小山的背面是地下停車場的出口,也被完美地遮蔽起來。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活動,最受歡迎的地方就是噴泉那裡,從剛會走路的嬰兒,到高中生,甚至大人,都喜歡在水裡面的圓形汀步跳幾下,用手接噴泉裡湧出的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有意思的是,水池的邊緣是斜坡狀,嬰兒沿著坡爬上爬下,一個剛會走路的嬰兒顯然在練習走路能力,一不留神,就走到了遠處,母親坐在水池邊看著,父親會跟過去,但不會把孩子抱回來,而是在一定距離外看著孩子。好的設計可以讓父母安心地看孩子玩耍。

玩水的嬰兒和孩子。(圖片來自馮婧)
玩水的嬰兒和孩子。(圖片來自馮婧)

我還看到在台階上健身的成人,他們似乎把這裡當成健身房。還有一對小姐妹,沿著高低起伏的軟質地面騎自行車,姐姐會停下來教妹妹;在滑板場上,大男孩教小男孩綁護膝用品。環視廣場,可以看到人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使用這個空間。這個時候,你就會相信揚的一句名言:首先我們塑造了城市,然後城市將塑造我們(first we shape the city, then they shape us)。

現在,哥本哈根的生活品質越來越高,房價也開始上漲,出現了新的大型地產開發項目。很多以前住在郊區的有錢人,開始搬到市區。當然,也會出現矛盾。這些人來到市區,也想把郊區那種私密和安靜的生活方式帶到城市。有錢居民的到來,就意味著紳士化。但是,依靠城市規劃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揚的觀點是,不能把郊區的生活方式帶到充滿活力的市區,要在市區建設更多的廉價住宅。當然,城市在不斷回應居民的需求,判斷生活品質的標準也在不斷變化。哥本哈根市政府新的規劃願景就提出,建設更多的郊野公園和安靜的小花園。

港口附近新的地產開發。(圖片來自馮婧)
港口附近新的地產開發。(圖片來自馮婧)

蓋爾事務所的藝術總監大衛說,未來的城市要讓多樣性生長出來,不僅街道是混合的,除了汽車,還有自行車、行人和公共交通,而且現代人也是混合的,不會滿足於一輩子過同一種生活,人們喜歡去不同的地方生活,擁有各種各樣的愛好和活動,每個人都會有更多的身份和更多樣的生活。未來的城市也要滿足「混合人」的生活需求。

相比年輕人和兒童,在街上看到老人的機率並不高。其實,丹麥的老齡化問題也非常嚴重,現在的郊區住了很多老人,他們大多曾經選擇了汽車式的生活。但當老人無法開車的時候,生活就會變得困難,就被困在郊區,這是丹麥城市面臨的巨大挑戰。

為學員簽名的揚•蓋爾。(圖片來自馮婧)
為學員簽名的揚•蓋爾。(圖片來自馮婧)

前年生日時,揚•蓋爾被兒子帶著,乘坐直升機俯瞰哥本哈根,他看到了反對了一輩子的新區。他指著設計公司流行使用的效果圖說,這種堆滿人的圖片太糟糕了,現實中,人是不會這樣活動的。蒂娜認為,以前哥本哈根的城市發展,是考慮城市生活,不以交通為導向,現在開始實行圍繞地鐵的發展模式。某種程度上,哥本哈根新城的發展,就是為了發展地鐵,是為了滿足地鐵公司和開發商的投資回報。

揚也是一位普通的哥本哈根老人,他來公司都用公共交通。一天晚上吃飯時,他還在抱怨,自己想晚一點來,老人卡只有10點後才有效。揚說,我起初以一個天真的學者來做研究,當時認為其他人都是笨蛋,指出別人的錯誤很容易,但要搞清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錯誤,為什麼不能做得更好,怎樣才能做得更好,才是更有意思的事情。

書封
揚•蓋爾(Jan Gehl)兩本著作中文版在台上市。

*作者為《澎湃新聞》記者,本文原刊澎湃新聞市政廳欄目,授權轉載。揚•蓋爾(Jan Gehl)著作《人的城市》《建築之間》(創詠堂出版)中文繁體版將在本月中旬上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