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圈資源寶庫 列強兵家必爭

2013-12-11 05:32

? 人氣

北極圈周邊國家至少5國主張海域重疊,圖片來源:網路

北極圈周邊國家至少5國主張海域重疊,圖片來源:網路

地球石油與天然氣儲存量快速下滑,蘊藏全球13%未開採石油與30%天然氣的北極圈,已成為各方覬覦目標,俄羅斯、加拿大、挪威、美國等極圈周邊國家尤其當仁不讓,鼓勵國內業者搶進插旗。但極圈疆域與主權歸屬,仍屬約定俗成性質,彼此重疊的各國利益,也使區域衝突逐漸升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俄羅斯當局為維護國營天然氣公司Gazprom的利益,9月中旬扣押30名綠色和平組織環保志工,便是極圈利益衝突的最好例證。俄羅斯經濟與政府收入,依賴石油與天然氣出口,近年西伯利亞礦藏儲量逐漸下滑,若要維持目前產能,當局必須借重極圈資源。

*俄羅斯需求孔急

2008年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就宣誓:「我們首要任務,是讓北極成為俄羅斯的新世紀資源基地。」綠色和平(Green Peace)組織為捍衛極地而強烈批判的Prirazlomnaya,就是Gazprom率全球之先,在北極建立的第一個鑽油平台。

俄羅斯石油(Rosneft)與艾克森美孚(ExxonMobil)合作,探勘位置較遠的喀拉海(Kara Sea)海域,另與挪威石油公司(Statoil)、義大利國家碳化氫公司(ENI)合作探勘巴倫支海(Barents Sea)海域。

挪威情況類似俄羅斯,北海與挪威海的油氣儲量持續縮減,同樣需要北極圈油田彌補捉襟見肘的產能。此外,英國石油公司旗下的凱恩能源(Cairn Energy)正探勘格陵蘭外海,皇家殼牌公司(Royal Dutch Shell)則在阿拉斯加海域活動多年。

*極地探勘難度高

就環境條件來看,北極並不樂意交出豐富資源。冬季冰封海洋,短暫但猛烈的北極風暴更是一大威脅,氣候暖化讓夏秋兩季探勘期變長,也強化不穩定的氣候變化與災難,2012年夏季,殼牌公司的北極探勘工作,就因浮冰與難以捉摸的夏季風相而停擺。

即便是沒有法律爭議的開採,周邊社區與環保人士的憂慮──汙染水源與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也可能導致阻礙開採的司法訴訟。法律訴訟、監管機構反對與設備問題,就讓已經砸下45億美元探勘阿拉斯加海域的殼牌公司,於2013年年初宣布中止極圈海域一切活動。

極圈一旦海底發生漏油,處理難度遠超過開放水域,危害將遠超過2010年墨西哥灣漏油事件,除了尚無適當處理技術,海冰與大型浮冰也會妨礙漏油清除工作,即便是技術最先進的殼牌公司,目前也沒有能力克服極圈海底漏油問題。令人遺憾的是,其他水準較落後的石油公司,並不打算因此放慢極圈探勘步伐。

*利益之所在 衝突之所在

剪不斷理還亂的還有疆域與主權問題,北極圈至少有5個國家主張的海域重疊,爭議疆域的資源歸屬更形複雜。1996年北極圈國家雖成立北極會議(Arctic Council),協調成效仍有限。

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便公開警告:「北極正吸引大量能源探勘活動,其他衝突也可能因此加劇。」俄羅斯最近就表示,要在北極圈建立技術先進的軍事設施,其他國家也陸續表泰,不惜以軍事力量捍衛國家利益,但可想而知,類似威脅不可能嚇退任何利益團體。

各國或應考慮制訂一份類似1959年《南極公約》(Antarctica Treaty)的正式規範,納入各國海洋疆域,並對極圈的軍事活動、環境保護、航行權利做出明確限制。畢竟沒有任何石油或天然氣資源,值得賠上珍貴的野生環境,甚至為之啟動極地軍備競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