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物語:華爾街金童世紀將被終結嗎─暫時而已

2013-12-11 15:34

? 人氣

美國五大監理機關正式通過「伏克爾法則」(Volcker rule),加強對銀行的監管─特別是對過去獲利豐厚但肇事不斷的自營業務進行約束與限制,標準普爾估計美國前8大銀行每年的獲利將因此減少百億美元。華爾街金童世紀將因此被終結嗎?是的─至少暫時是如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上世紀的大蕭條中,美國通過了《1933年銀行法》(又稱《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把可以拿錢去冒險、投資股票的投資銀行,及接受民眾存款的商業銀行嚴格的分開。商業銀行不能包銷和經營公司證券,只能買由FED(美國聯準會)批准的債券。這個法案避免商業銀行陷入股市的風險,但也讓銀行的獲利降低─投資法則上,高獲利基本上是由高風險的冒險得到的獎賞。

到世紀末,在新經濟的鼓舞與金融產品創新的興奮、還有尊重市場運作、相信銀行有自我監理能力─當然,更重要的是期待更高獲利、無止盡的貪婪─等因素影響下,1999年美國通過新的法令,等於實質上廢除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的隔離。各大銀行一手拿著存款人的錢,一手操弄股市、大舉投入風險極高的衍生性金融商品,結果是這些銀行獲利更高、更形壯大,但也同時陷入更高風險、且成為「大到不能倒」的銀行。

最後所有不利因素匯集爆發成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美國許多銀行倒閉、被收購,5大投資銀行或倒閉、或被收購、或轉型為商業銀行,剎那間,曾稱霸華爾街的五大投行灰飛煙滅。事後檢討,不少人都主張恢復當年對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的隔離,即使不完全禁止,至少要更嚴格限制商業銀行使用存款人的資金,從事投資股票等風險業務。前FED主席伏克爾是其中最重要也是最著名的倡議者,外界即以伏克爾法案、伏克爾規則名之。

傳統銀行業被取笑為以「三六三法則」運作─以3%利率吸收存款、6%利率貸出,下午3點下班一起去打高爾夫球,是一個獲利穩定但無聊的產業。但解禁後的金融業則是利潤肥厚、驚險刺激的冒險產業。他們買賣股票、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賭對一次,就可能有數千萬到數十億美元的獲利。操盤者能分得的紅利高,且不必負擔風險─全部風險由公司、甚至納稅人擔負。這種畸形的制度造就了無數華爾街金童,但也推高了風險─去年摩根大通的「倫敦鯨事件」,一個操盤人就讓公司損失62億美元。

過去,包括銀行及交易員,都靠著高風險、高獲利的自營業務生存、獲利,在伏克爾規則實施後,銀行自營業務被大幅約束與限制,銀行獲利一定下降,金童們也無法再輕易享受高分紅(伏克爾法則也對薪酬有限制);甚至,銀行能作的交易會大幅減低─低到銀行不再需要這麼多交易員、操盤手、研究人員。金童不但要掉漆,許多人還要失業。某種程度上,銀行要回到「三六三法則」時代,華爾街的金童世紀結束了!

但,只是暫時結束,後續仍有許多變數。伏克爾法則表面上禁止自營業務,實際上則未完全禁止;它可代表客戶從事證券交易,但部位不得超過客戶合理的需求;也可以為應付市場風險從事必要的避險交易。但何謂合理需求、必要避險交易,都存在著模糊與認定空間。

更何況,在歐美金融產業的競爭中,伏克爾法則被認為將影響美國金融業者的競爭力;美國財長就呼籲歐洲、亞洲採取一樣嚴格的標準。表面談的是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安全,骨子裡是怕美國金融業的競爭力被超越。歐洲的回應也很直接,歐盟官員說,歐洲的金融法規與美國差不多,某些地方甚至更嚴;美國與歐洲「不必彼此說教」。如果新規定上路後,美國認為影響國內金融業的全球競爭力,那麼,在執法時必然採較寬鬆的標準,華爾街很可能又故態復萌。

當然,人性的貪婪永不休止,未來數年內,華爾街遊說政府再放寬限制的行動一定不斷。當大家逐漸淡忘海嘯的恐怖時,風險意識下降、獲利期望上升時,就可能再度放寬限制,金童們將再次出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