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維觀點:不讓政策「想當然爾」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研究

2019-12-28 06:20

? 人氣

(由左至右)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杜芙若(Esther Duflo)與克雷姆(Michael Kreme)。(AP)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由左至右為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杜芙若(Esther Duflo)與克雷默(Michael Kreme)。(資料照,取自AP)

杜芙若在「諾貝爾視角」訪談中表示,和「同事」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格倫納斯特(Rachel Glennerster)在印度進行兩項治療計劃,進行方式是隨機實驗方法,實驗結果證明,向民眾提供很小的誘因,就能在公共議題上產生積極的效果,例如印度孩童接種疫苗計畫,「實驗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是讓政府端明白,不要想當然爾!」,不是注入越多資源的政策,就肯定是對民眾最好的政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什麼政策是好政策?或是精確地說,什麼政策是對民眾好的政策?亞當‧史密斯在200年前就點出,不是領袖擺布出的棋盤就是「好局」,200年後的今天,社會環境越趨複雜,精進不停歇的標準經濟學似乎也沒有給人們邁向「好局」的實踐通道,班納吉和杜芙若的「隨機控制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把社會大問題先聚焦在微小部份上,以學術研究假設進行分組實驗,最後評估各組差異、探討政策是否有效,再把有效的研究結果為解決社會普遍問題的可行答案。

隨機控制試驗方式,或稱「隨機對照試驗」,是指隨機選擇一部分預定義的群體或人群,用於測試新的程序或方法,然後將這些結果與現狀進行比較。在近十多年的「發展經濟學」(development economics)領域抬頭,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鋒指出,甚至更為近程的「行為發展經濟學」(Behavioral development economics),在學術期刊中開始增加,也逐漸在現實社會見到身影。克雷默2019年2月間擔任《行為經濟學手冊暨應用理論》(Handbook of Behavioral Economics: Applications and Foundations)鉅著的第一作者,強調透過行為發展經濟學,將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的理論和思想,應用於發展經濟學中的問題研究。

克雷默舉例指出,「生活在貧困中,本身可能就存在因果關係,影響到認知、決策和生產力」,簡單說,窮人有世襲的可能,就因為生活環境的關係。依行為發展經濟學學理,克雷默認為可以應用的社會議題,初步就有預防性健康、儲蓄、保險、技術採用、勞動力市場和公司組織等,例如,發展中國家的公司企業,有可能偏離利潤最大化的標準經濟學,因此研究發展中國家的「公司行為」應有新的研究議程。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因提出消解貧窮的解方獲獎。(取自Twitter@NobelPrize )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因提出消解貧窮的解方獲獎。(資料照,取自Twitter@NobelPrize )

央行關注微型貸款的低效益麻煩

台灣每年都有不同機構邀請諾貝爾經濟學家來台,諾貝爾視角首次在台灣舉行的活動,是今年邀請到的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莫頓(Robert Merton)。莫頓和班納吉、杜芙若都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但莫頓任教於史隆商學院管理學院,和班納吉、杜芙若的學術研究有極大的不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