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開放北市府─論透明政治與公民連結

2016-12-12 06:10

? 人氣

玖壹壹樂與柯文哲合照,一起世大運365倒數嘉年華。(李振均攝)
台北市長柯文哲(中)透過世大運的相關預算問題,而提出希望藉由「開放政府」來達到兩個目的:建立一個新的政治潮流最終引領台灣其他縣市成為一項不可逆的政治文化,以及藉由開放政府達到防弊的目的。(資料照,李振均攝)

開放政府?

當然,在原先未查證的情形下,我們以為政府的資訊可能不夠開放,不夠豐沛;然而,經筆者查證,以資訊開放程度而言,在OKFN於2015年的評比是全球第一,目前在「Data.Taipei臺北市政府資料開放平台」上面已經有2007個資料集,91個機關協作,但卻只有18個相關APP,而且大多是政府的製作的APP以及很久以前得獎的APP,且不太好用;同時,旅遊類相關的APP居多而且還是四到五年前的東西,實在令人驚奇。所以這凸顯什麼狀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臺北市政府資料開放平台(取自data.taipei網站)
在OKFN於2015年的評比是全球第一,目前在http://data.taipei上面已經有2000多個資料集。(註:擷取時已有2009個資料集)。(取自data.taipei網站)

東西其實都在那裏

這要再分兩個部份去討論,第一個是短期與長期的效益,第二個是目的;總體來說,資料從來不缺少;就短期而言,需要讓民眾有感,這部分柯市府已經透過infograph的簡報讓人民看到,另外就是充分地藉由這些資料來行銷,活化台北,且讓民眾「持續」有感,感受到政府的效率,感受到政府的用心;但長期而言,為何多數人沒有去應用這些資料或是透過開放資料來監督政府運作? 事實上這又可以再分成兩點去討論:第一,沒有理由要求普通民眾去了解政務:公共行政本身就是一門專業,儘管身為公民我們都有知的權利也可以去關心,但要求民眾去讀這些資料去監督政府,除非政府真的失靈到無可救藥,否則政府做資訊開放之後(即便不開放)監督民主政體政府的事情應該是議會以及自己內部的政風處來處理,而不是要求老百姓來幹這些;第二點是,沒有相關資訊應用市場的良好環境,但是這一點非常詭異,因為以市場大小來論,來台北市的旅遊人數在2015年達655萬人次,但是卻沒有相對應便民的APP? 就連有十萬下載人次的【現在玩臺北APP】也是官方的產物,而便利性則是有待商卻,所以在政策方向是否應該是先去實質鼓勵大家多去應用這些資料?

可是我就是相信開放資料可以防弊

當然一定有人會說,「本文到目前為止所提到的僅僅是關於商業類別的資訊以及應用,我們要求資訊的公開的目的在於防弊,因為就是我們搞了三權分立系統這麼久還是會有弊端。」

除了前面已經有提及利用資訊公開防弊的邏輯之外,我想再補充自己對於防弊的看法;首先,無論如何透過資訊的開放,都難以防弊;成立再多的廉政委員會,都無法避免掉有可能發生的官商勾結,這道理就像是諸多富豪可以透過各種會計手段讓自己只需要繳3%的稅,而可憐的工程師們卻得繳到12%以上:真的要搞,絕對有非常多方式去躲掉監督;短期來說,也許透過鄉民的力量可以多少去防弊,但長期而言唯有透過嚴刑峻法、高額獎勵以及民眾的強烈的輿論文化環境(細節請參考新加坡CPIB防弊的作法,為避免偏題在此不提,該國的方式讓官員貪污一次最後就畏罪自殺)才能真正地避免這件事情,畢竟有諸多人士是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喬事情,而這些是完全無法用現有法條治罪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