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當手機變成銀行 金融業該如何突破重圍

2016-11-19 06:10

? 人氣

作者表示,科技開始顛覆高度管制、低效率與高成本的金融服務業。(資料照)

作者表示,科技開始顛覆高度管制、低效率與高成本的金融服務業。(資料照)

根據《數位銀行》(Digital Bank)作者 Chris Skinner 的定義,金融科技是利用資訊科技重新創造(recreating)金融服務的新產業。如同科技重新改造音樂(如 iPod、Spotify)、娛樂(如 Netflix)、零售(如亞馬遜)、住宿(如 Airbnb)與計程車(如Uber),科技開始顛覆高度管制、低效率與高成本的金融服務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傳統銀行業務很多,包含企業金融、消費金融與財富管理等等,受到金融科技衝擊最大者,莫過於消費金融業務。依據麥肯錫顧問公司提出之報告,金融科技於 2015 年分食消費金融業務的比例,分別為支付 25%、借貸 14%、財富管理與投資 13%,帳戶管理10%。

台新金-金融業者(呂紹煒攝)
作者認為,傳統銀行業務很多,包含企業金融、消費金融與財富管理等等,受到金融科技衝擊最大者,莫過於消費金融業務。(資料照,呂紹煒攝)

台灣銀行總數過高,為不爭事實,分行過度密集,也非正常現象,金融科技普及後,民眾將不須臨櫃辦理業務,只要利用網路即能申辦開戶、銷戶等,有鑑於此,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甚至於去年底開始,要求各銀行去提交未來 1到 3年在職員工轉型計畫,部分銀行也計畫成立數位金融部、數位應用部、數位通路部或客群行銷部,並積極規劃打造數位金融分行、數位旗艦分行、智慧分行等其他新模式銀行。可見面對金融科技來襲,官方或民間,並非完全坐以待斃。

然經營一間實體分行的成本其實是非常高的,尤其在金融科技時代來臨,大部分的銀行基於成本考量,不得不以虛擬通路來取代實體分行,金控業者指出,金融海嘯前評估購併案時,1家分行的價值是1億元,如今受到國內銀行家數過多及數位金融衝擊,評估購併時,財顧已將分行價值砍半,只剩5000萬元,分行愈來愈不值錢。以都會區分行為例,親自臨櫃辦理業務的客戶數量明顯減少,只有城鄉分行的客戶,仍保有偏好親自到分行的傳統習慣。

中國網路銀行
作者指出,以都會區分行為例,親自臨櫃辦理業務的客戶數量明顯減少,只有城鄉分行的客戶,仍保有偏好親自到分行的傳統習慣。(資料照,取自中國網路銀行)

金融科技瓜分傳統銀行業務已成定局,而國內也一直有銀行家數過多之問題,銀行轉型需要投入大量金錢,面對這樣短期內轉型的壓力,金融業沒有太多觀望的時間,數據顯示,拖延越久銀行分行的價值只是越顯不值錢,金融整併是帖急救藥,一方面解決了銀行過多的問題,與其容任銀行經營不善倒閉,不如趁還有價值的時候,彼此整合。而整併後資金、規模變得更堅強、雄厚,更有籌碼去規劃、布局金融科技。

104年8月時,華南金在舉辦法人說明會時,特別針對數位金融衝擊,提出未來購併策略等,而合作金庫也大舉裁撤20家分行,這些都不是特例,而是所有金融業面對金融科技來臨,都要面對的問題,國外金融業受金融科技衝擊的嚴重性、快速性,尤能供我國借鏡。一年過去,市場上金融整併還是悄悄無息,我們擔憂整併不及,隨即而來的是銀行大量裁員潮、倒閉潮。隨著政府為金融整併量身訂做金融機構合併法,釋出租稅優惠等利多,我們期待金融整併的消息傳來,為保守的市場帶來刺激與喚醒,也為金融轉型帶來契機 ! 

*作者從事金融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