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沙龍》抵抗氣候變遷很難?學者建議從減少剩食開始

2019-10-27 08:10

? 人氣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張靜貞建議,要減緩氣候暖化速度,可以先從降低損耗開始。(顏麟宇攝)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張靜貞建議,要減緩氣候暖化速度,可以先從降低損耗開始。(顏麟宇攝)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26日舉辦思沙龍,以「土地變了,農業怎麼辦」為題,找來台大農學院長盧虎生、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張靜貞及天使農業科技董事長陳宏志座談。面對氣候變遷問題,張靜貞指出,糧食浪費造成的碳排放量也很大,要減碳可以先從減少浪費食物下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張靜貞說,每年全球浪費的糧食,換算成碳排放量等同全球第三大碳排放國,佔溫室氣體排放總量8%,也間接浪費不少水及土地資源。這也意味著,要減緩氣候暖化速度,可以先從降低損耗開始。

降低食物損耗不僅可抗暖化,也有助確保糧食安全。張靜貞指出,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全球每年糧損量13億噸、佔使用量3分之1,但當全球人口持續增加,2050年糧產量還需提高7成生產。然而糧食需投入土地、水、及勞力,要提升產量得花費更多時間及成本,但若能減少通路供應及消費端的食物供應損失、以「減法思維」因應,或可在不增加產量的狀況下提升糧食安全。

20191026-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張靜貞26日出席思沙龍「花早開、蟲不來-土地變了,農業怎麼辦?」座談。(顏麟宇攝)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張靜貞(右)指出,每年全球浪費的糧食,換算成碳排放量等同全球第三大碳排放國,佔溫室氣體排放總量8%,也間接浪費不少水及土地資源。(顏麟宇攝)

至於台灣的狀況,張靜貞表示,從上游生產、中游加工到末端消費,2013年全台整體糧食損耗達368萬噸,其中有6成是來自消費端,若以90公分高、155公斤容量的桶子盛裝,則每天平均可堆出74座101大樓。相較鄰國日本消費端食損50%,還有不少要努力。

該怎麼做、才能不浪費食物?張靜貞說,歐、美國家已經訂定剩食減量目標,美國、日本則訂有食物捐贈、回收相關法律,各國也都有民間組織宣導適量飲食文化等。她建議,台灣政府可以先公布糧食損耗與食物浪費的減量目標,再進一步評估及行動。

減少食物浪費的方式之一,就是不要製造剩食,或是尋求食物銀行或製成堆肥等其他再利用方式。但也有聽眾發問,指自己想要打包吃不完的食物回家,卻被餐廳拒絕、擔心食物外帶後的衛生問題,因此無法避免浪費。

論壇主持人、曾在飯店業工作的天使農業科技董事長陳宏志表示,飯店考量食安,除非消費者簽署免責權但書、不然不能打包,最好的做法還是點餐適量、當場吃完。

20191026-天使農業科技董事長陳宏志26日出席主持思沙龍「花早開、蟲不來-土地變了,農業怎麼辦?」座談。(顏麟宇攝)
天使農業科技董事長陳宏志認為,要減少食物浪費,最好的做法還是點餐適量、當場吃完。(顏麟宇攝)

張靜貞也回應,像美國雖然已立法讓食物捐贈者有免責權、不用為食物造成的衛生問題負責,但業者擔心食物中毒影響商譽,仍會採取比較嚴格的打包措施;而台灣的食物銀行則是透過私人契約議定來減少糾紛。但她也認為,關鍵還是要從源頭減量做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

尹俞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