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專欄:印度接替中國,成下一個世界增長引擎?

2016-11-06 06:40

? 人氣

2014年聯合國一度認定印度為全球貧窮人口最多的國家,然而2014/9印度新上任的總理Modi力圖振興印度經濟,不僅提出印度製造政策(Make In India),並頒布許多親商條款,吸引外國企業進駐,另透過與國際合作機會,進而扶植及提升印度在地企業,也帶動當地創新力及技術力,印度目標很明顯,就是希望成為全球生產製造中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觀察過去兩年中國面臨轉型,促經濟成長動能趨緩,加上中國勞動薪資逐年成長,印度擁有12.5億人口,且相對便宜的薪資水平的條件,開始吸引國際大廠的注意。IMF(國際貨幣基金)的報告認為,即使全球經濟成長未來兩年可能會萎縮,且有英國退歐對全球經濟影響的因素,但印度的經濟成長仍會維持在7.4%,是成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IMF副總裁Lipton也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不可避免,印度或許是唯一有可能發生類似轉型並產生全球影響的國家,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會繼續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動能。

雖然短期印度仍面臨財政以及製造業比率過低等問題,加上備受外資推崇的印度央行總裁Rajan在2016年離去,引發市場擔憂印度經濟前景,然接任的央行行長Patel,在今年10月的利率會議上宣佈降息,以帶動經濟成長,意味著其貨幣政策立場偏向寬鬆。整體來看,印度正依循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軌跡前進,先以本身人口紅利優勢,利用開放政策吸引外資來設廠及投資,擴大生產製造力之後,將會邁入以對外出口為導向,未來有機會取代中國大陸成為驅動全球市場成長的地區。

中國邁向轉型內需市場,市場期盼印度接手成為世界工廠

印度新總理Modi自2014/9起推行印度製造政策,吸引外國企業公司至印度投資及設廠,同時透過建立基礎施設,來強化印度國內經濟發展,並增加國內就業機會,其政策不僅能帶動國內生產GDP總值及稅收,最終目的希望促使印度成為全球製造中心,其細節也包括提升國內產業技術力水平等,以提升國內產能及就業率,促進經濟成長及全球競爭力,而政府帶頭刺激經濟,因此也被西方的資本市場認為將超越中國、成為下個世界工廠。

印度積極發展國內製造業,並提高就業人口,希望在20年內把製造業佔印度GDP的比率從目前的17%提升至25%,並增加1億個就業機會,總理Modi的新預算案決定增加113億美元投入基礎建設,並宣布將實施全國統一的銷售稅,取代目前各地稅率不同的亂象,其中2016/8通過的GST(商品與服務稅)法案,此法案被稱為印度國內的自由貿易協定,因目前貨物在印度各邦之間運送,要多次課稅,不利貿易流通,而今年9月此法案已獲得印度29個邦中的18個邦通過,預計將在2017/4施行,另也鬆綁外國人在印度居住的期限,諸多政策顯示政府改革決心明顯,而下表為印度政府在印度製造政策中重點開放項目。

2016-11-1-富邦001
 

印度在擁有廉價的勞動人口以及政府當局對外國企業釋出善意下,吸引電子、機械等產業的外國企業到印度設製造廠,中國方面,如華為、小米、聯想,台灣方面則有鴻海與緯創等電子大廠,其他歐美公司如美國Qualcomm、General Motors、Boeing也都相繼進入印度市場。根據世界銀行資料,亞洲國家如中國、韓國、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製造業占GDP比率至少都比印度高出10個百分點。這也顯示,如果想以製造業推動印度經濟成長,的確有成長空間。

印度政府帶動基礎建設發展,經濟前景樂觀促投資權重提高

觀察的印度FDI(外國直接投資金額)已連續3年成長(圖1),顯示國際資金仍持續看好印度未來經濟前景,印度總理Modi上任後以印度製造為核心經濟政策,鼓勵外國企業到印度設廠投資,並提供快速通關作業、所得稅減免等措施,另包括鐵路和公路的基礎建設升級,也是新政府施政重要的一環。印度道路運輸與公路部門已提出8,000億元盧比預算,規劃進行長達2.5萬公里的道路施工專案,同時也規劃興建5,700公里的高速鐵路,預期鐵公路等基礎建設的擴張將有助當地製造業加速發展。

2016-11-1-富邦002
 
2016-11-1-富邦003
 

政府帶頭改善國內基礎建設,並企圖仿效中國經濟起飛模式,外資匯入,支撐股市上漲動能(圖2),市場預期可望取代中國成下一個世界工廠。而最近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權重調整,已連續4季調升印度權重,亦有助吸引外資持續關注印度市場。指出2015年印度GDP增長率首度超越中國(圖3),顯示印度經濟增長動能逐漸增溫,尤其在全球貿易趨緩的負面衝擊下,印度擁有龐大的人口,後續可望持續透過內需實現增長,另IMF公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未來兩年全球經濟成長可能呈現萎縮,並考慮英國脫歐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印度2016-17的經濟表現仍預估將有7.4%。

2016-11-1-富邦004
 

印度雖是全球少數不受全球經濟放緩衝擊的國家,但仍有許多問題待解決,財政方面,印度有12.5億人口,印度的租稅負擔率只有11%,顯示稅收嚴重不足,控制預算赤字將面臨挑戰。此外,就業人口不斷成長,但就業機會少,服務業佔GDP 60%,卻只雇用了28%的勞動力,而農業佔GDP 14%,卻佔50%的就業人口,稅制方面,過去商品在印度各邦之間運送,需要重複繳稅,且各地稅制不同,不利商品流動,但在今年8月,印度上議院通過重大稅制改革,把現階段多達11種中央及地方稅捐合而為一種全國性的銷售稅,且根據新稅制,凡供應商已繳納的稅,企業可申報抵減稅額,可望鼓勵遵守稅法,長期而言將提高政府稅收。

2016-11-1-富邦005
 

IMF報告指出印度的成長動能將持續受惠於貿易以及政策的改善,並且搭配結構性改革,皆有助於消費者信心穩健成長,並帶動工業生產表現,而2016年政府擴大財政支出的比例(圖4),也有助支撐經濟成長。而過去兩年,受到國際油價的崩跌,導致全球製造業活動低迷,但在印度政府帶頭下,Nikkei製造業PMI顯示指數大多位於擴張區間,且今年9月的Nikkei製造業PMI已連續9個月維持在榮枯線上方(圖5)。

2016-11-1-富邦006
 

印度央行行長求去,印度經濟陷入困局

除了財政改革外,前任央行行長Rajan於2013年上任後,致力於推動印度央行的現代化,其中包含設立通貨膨脹率目標及利率決策委員會,此舉大幅增加外國投資人對於印度經濟發展的信心,且就任期間成功控制通脹,通膨率從逾兩位數一度降至4%上下,在大量資本湧入印度的同時,穩定盧比滙率,並推進國營銀行改革。

然而致力提振經濟成長的Modi政府對降息的速度太慢感到不滿,認為將拖累印度經濟發展,且Modi的經濟顧問多次鼓吹印鈔救經濟,但Rajan強調央行的獨立性,認為貨幣政策有其侷限,不能過於依賴,並聚焦在打擊長期居高不下的通膨率,政府與央行之間的立場不同調,導致Rajan今年宣布不再續任,Rajan脫印(Rexit)一詞即代表市場擔憂其提早去職恐導致國際資金撤出。

2016-11-1-富邦007
 
2016-11-1-富邦008
 

新印度央行行長對貨幣政策立場寬鬆,以協助經濟增長

繼任印度央行行長的Patel原為印度央行副總裁,為了刺激經濟增長,今年10/4印度央行決議附買回利率調降一碼至6.25%(圖8),為2011/3以來新低,貨幣政策委員會6名成員全數投票贊成。印度央行指出,未來幾個月食品通膨壓力減緩,開啟政策操作空間,本財年(至2017/3)通膨展望仍維持5%。市場認為這次的降息符合預期,不但可以促進民間投資,並有助於政府的改革措施,另印度CPI呈現溫和,維持在印度政府長期通膨目標6%之下,可提供貨幣政策上的靈活性,路透調查指出印度央行進一步降息機率仍高。

2016-11-1-富邦009
 

印度經濟增速強勁,但暫時無法取代中國地位

印度和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龐大的勞動人口是兩個新興國家發展的優勢,但中國的工資成本不斷提升,導致企業毛利不斷下滑,數據顯示目前印度12億人口中,有三分之二人口不到35歲,意味著印度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享有廉價勞動力供給。但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的全球競爭力報告,印度基礎設施在148個國家中排名第85,世界銀行最新的2016年經商容易度排行中,印度在189個國家中,排名第130名。短期內印度在基礎建設上仍有很大進步空間。再著,在許多外資企業來看,印度的管理制度非常不透明並且反應遲鈍,印度的土地徵用、環境許可、多級監管架構及複雜審批流程、社會種姓制度難以逾越,這些問題在短期內也難以改善。

整體來看,印度正依循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軌跡前進,先以本身人口紅利優勢,以開放政策吸引外資來設廠及投資,其印度製造政策,定位為國家經濟發展策略,長期來看仍有助印度成為世界工廠,改善勞動市場並增加產值,外國企業的導入,也增加本土企業與國際合作機會,帶動創新與技術能力,未來擴大生產製造力之後,將會邁入以對外出口為導向,追求下一波經濟成長,後續將有機會取代中國大陸成為驅動全球市場成長的主要引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