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韓戰、發展核武、中印、中越戰爭到中國崛起:從軍費消長解碼中共建政70年歷史

2019-10-01 09:10

? 人氣

1956年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的陳毅元帥去拉薩祝賀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三年後西藏發生了騷亂,遭到解放軍鎮壓(資料照片)。
1956年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的陳毅元帥去拉薩祝賀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三年後西藏發生了騷亂,遭到解放軍鎮壓(資料照片)。

中國因此指責印度干預中國內政,兩國關係惡化。英國記者內維爾·馬克斯維爾(Neville Maxwell)稱,1962年前後,印軍在民族主義的推動下,不斷實行「前進政策」向中印邊境推進建立軍事據點,甚至越過麥克馬洪線前進到藏南其它地區,雙方小規模邊境摩擦愈演愈烈,互相指責對方發動進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0月20日開始,中國在一系列外交警告和交涉無效後,開始了中方所稱的「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印度方面稱之為「瓦弄之戰」)。到11月21日,中國軍隊已經迅速擊潰正面戰場上印軍所有主力部隊,隨後22日宣佈單方面停火並撤軍到傳統控制線以北20公里處。印軍在戰場慘敗後也接受了停火建議。

在這場一個月的戰爭中,公開資料顯示,後勤增援困難的解放軍僅動用了兩支駐藏師級部隊,未使用空軍和坦克等重型武器,死亡722人,傷1697人;而有空運和其它後勤支持的印軍陣亡及失蹤人數超過3000人,被俘3968人,還有1000多人受傷。印軍3個旅被殲滅,3個旅受到重創潰退。一名少將旅長死亡,一名少將旅長被俘。

1962年中印邊境衝突中的中國解放軍軍人
1962年中印邊境衝突中的中國解放軍軍人。印度認為這場邊界戰爭是中國在背後捅了印度一刀,而中國認為是對印度侵略的自衛反擊。

印度將1962年戰爭視為國家的「奇恥大辱」,在後來半個世紀裏,大力進行國防基礎設施建設,不惜重金從國際上購買最先進武器,並將全國兵力約三分之一部署到北方,在中印邊境地區部署兵力是中國的4倍。

中印戰爭的同時,中蘇關係惡化,越南戰爭爆發,這些因素讓中國的軍費在1962年開始進入長達十年的高漲週期,佔財政收入的比例也從最低時的10%一路上漲並穩定在20%左右。

這個時期,中國奉行毛澤東的「早打、大打、打核戰爭」戰略,軍隊員額比戰爭時期不減反增,在1969年達到631萬人。1971年,中國軍費達到十年「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的最高點,169億元。中國繼續深陷東西對峙的冷戰格局,也是在這一年,中國向正在與美國開戰的越南,無償援助36.14億元,總外援金額70億,是建政以來最多的一年。

1979-1985:中越戰爭與改革開放初期軍費先揚後抑

中國軍費開支又一次非正常波動發生在1979年,此時毛澤東去世,鄧小平逐漸接掌權力。

chart
 

中國與不久前自己還在竭力援助的越南,爆發了一場短促而慘烈的戰爭,中國軍費達到建政以來創紀錄的223億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