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民進黨30年 反思轉變中的左翼路線

2016-10-10 06:50

? 人氣

民進黨今年創黨三十周年。(多維提供)

民進黨今年創黨三十周年。(多維提供)

創建於1986年9月的民進黨今年迎來30週年黨慶,重嚐執政果實的民進黨正在籌備一系列黨慶活動,包括,舉辦群像紀錄片特展,以及請老黨員口述歷史等;不忘民主前輩圓山飯店創黨初心,不畏威權政治桎梏加身的風險,民進黨時移勢易,如今開啟童話般的政治序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常言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民進黨創黨30年來的發展歷程,可謂台灣政治民主化發展中不可闕漏的一段縮影、一個要角。由黨外運動起家的民進黨,其經歷的成長、挫敗與蛻變的各個階段,都深遠地影響到台灣政治的發展。我們甚至可以說,決定民主化前的台灣政治發展是看國民黨,左右民主化後的台灣政治發展則必要正視民進黨。

反威權爭民主 街頭運動起家

回顧歷史,台灣政治民主化歷程濫觴於黨外運動是客觀事實。「黨外」意指除國民黨以外的參政人士,而「運動」則是非國民黨人以類似政黨形式進行之民主運動。我們回顧1980年代中葉以前的台灣,政權長期由國民黨一黨專政,兩蔣以戒嚴為手段進行威權統治,儘管如此,台灣經濟仍取得非凡成就,躋身亞洲四小龍行列,頗領一時風騷。但彼時,台灣人民並不享有集會與結社自由,組織政黨的權利也被排拒在外,全社會的自主力與能動性,基本上已被威權結構限縮得難以伸展。是以,當年黨外運動最大也是最主要的政治意圖,就在於反國民黨威權專政,爭取民主、開放的競爭選舉以實踐人民參政等,至於追求台灣獨立的呼聲在當時的黨外並非主流,同時也缺乏系統性的理論闡述與社會基礎。

這是民進黨創黨之初,在台灣內部的政治土壤。而就外部的大環境而言,1974年由於葡萄牙康乃馨革命(Carnation Revolution)開啟的世界第三波民主化(Third Wave Democracy)浪潮,於1980年代席捲拉丁美洲與東亞,1986年民進黨正式組黨,正好與國際時局的節奏聯動,顯得自然和恰如其分。

1980年代中後期,台灣街頭社會抗議運動風起雲湧,包括,消費者運動、環保、勞工、農民、婦女、學生運動,以及原住民與弱勢團體運動等,紛紛湧上台北街頭,抗議政府各項政策和對社會資源的壟斷。由於威權的國民黨政府對社會運動的壓制,以及社運團體在組織初期對資源以及相互支持的迫切需求,該時期的抗爭運動人士總是慣性拉高了政治分貝,將追求民主化奉為上位,以謀取不同的社運團體間最大的交會,也讓彼時的社會運動顯現極強的政治化色彩。由此,發跡於反威權、反專制黨外運動的民進黨,練兵於1990年代的各類型街頭運動,並主力訴求政治自由化、民主化。那時的民進黨藉由種種行動向外界表明,創黨之初的她,根本的思想與實踐,實為反威權而生,且是為同路於勞農階級向國家爭取更多放權與資源釋出,就這個層面來說,民進黨在本質上具有傳統的左翼政黨的價值色彩,也可說是當時世界自由化浪潮在台灣的產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