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向新玩家招手 平衡已卡位業者利益成政府大挑戰

2019-08-28 08:20

? 人氣

經濟部希望有新的業者能加入離岸風電開發戰局,但要如何平衡舊業者的利益,是一大挑戰;圖為苗栗竹南由上緯公司建造的示範風機。(資料照,取自上緯官網)

經濟部希望有新的業者能加入離岸風電開發戰局,但要如何平衡舊業者的利益,是一大挑戰;圖為苗栗竹南由上緯公司建造的示範風機。(資料照,取自上緯官網)

攸關2026年後離岸風電開發的區塊開發規則,由於經濟部欲平衡新舊廠商利益,加上不排除重新調整國產化規範,至今草案仍無法對外公布。據了解,目前較確定的政策方向,除規劃每年都要有1GW風場併網,也歡迎還未在台投資的業者加入、開放業者對既有場址重複環評,並會分階段進行資格審查及競價。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7年底,逾10家向能源局申設潛力風場的業者通過環評審查、取得遴選資格,最終一半、約5.5GW獲得2025年前的併網容量,另外還有5GW已過環評的風場開發時程未定。經濟部原定去(2018)年要陸續公布區塊開發,也就是2026至2030年的併網規則,後因考量示範風場還未建好,加上部分遴選國產化落實仍有疑慮,因此延至今年公布。

儘管去年離岸風電遴選及競標衍生不少爭議,仍有包括來自歐洲的油氣公司、國家級電力公司等,表達欲在台開發風場。而目前已通過環評的10GW風場中,有部分在遴選中失利、完全未獲併網量;而通過遴業者除達德(wpd)及上緯外,各家也都還有部分風場未能併網、需待區塊開發時再加入。

為了聽取基礎不盡相同的業者心聲,今年上半年開始,經濟部除二度找開發商喝咖啡,也安排業者各自與部長沈榮津會面,希望了解業者心聲。

區塊開發規則大方向出爐 先比資格再比價

然而由於各方意見相當分歧,至今經部仍難訂出詳細的區塊開發規則。據了解,目前確定的大方向,除了每年設置1GW風場、先資格審查後競價外,也將開放沒有風場的業者參與。

不過,經濟部雖希望新玩家能加入戰局,但如何平衡已卡位業者的利益,則成為一大挑戰。首先,由於目前潛力場址風速較佳處,幾乎都已被「插旗」完畢,新加入者除了自行尋覓新場址,能源局表態不反對業者對已做過環評的風場重複做環評,但由於新做環評至少需要1年以上時間,下一步區塊開發的規則公布及評選日期等兩大時間點,即成為關鍵。

去年已參加過遴選的業者,除了正忙於開發手中的風場,另外考量國產化審查面臨不少困難,多希望晚一點啟動區塊開發;而目前沒有開發案正在進行的業者,則希望政府儘早釋出開發規則。也有業者提議採過渡期競標方式,先開放部分容量給手中已有風場的人競爭,剩餘再供給新加入的廠商。

經濟部工業局主秘游振偉21日出席財政委員會備詢。(顏麟宇攝)
能源局長游振偉(見圖)指出,離岸風電開發新業者的送件、評選,2020年才會進行。(顏麟宇攝)

對此,能源局長游振偉表示,目前可能的方案,包括由政府先評選、要求獲選業者需在一定時間內做完環評;或是等所有業者都做完環評再來評選。但他強調,無論何種方案,今年都預計只會公布開發規則,真正的送件、評選都將在明年才會進行。

另外國產化部分,官員認為,區塊開發能延續遴選階段的國產化要求,以提高台廠供應鏈投資意願,且供應鏈成本攤提年限增長,也有利壓低成本,因此確定會將國產化納入區塊開發規則中。

去年由於離岸風電競標價格開出2.5元低價,讓外界預計區塊開發能透過競價方式再拉低價格。但經歷去年遴選、競標的業者直言,國產化至今實作面出現不少困難,開發成本更比預期高,若未來區塊開發仍硬綁在地化生產,可能難以出現預期的低價,「價格又往上走,大家能接受嗎?」建議政府應以資本支出百分比的方式計算國產化程度。

游振偉對此回應,會再視目前國產化執行狀況及國內廠商供應情形,決定日後規則走向。面對去年遴選、競標價格差距大引發爭議,游振偉也說,接下來訂區塊開發規則時,會吸取過去教訓,務實盤點產業能量及基礎設施等資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

尹俞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