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從瓦哈比到大清真寺陷落,沙烏地的宗教警察從何而來?

2019-08-19 05:50

? 人氣

宗教警察是伊斯蘭政治化的產物,圖為身著傳統服裝的沙特宗教警察。(資料照,取自澎派新聞)

宗教警察是伊斯蘭政治化的產物,圖為身著傳統服裝的沙特宗教警察。(資料照,取自澎派新聞)

宗教警察是伊斯蘭政治化的產物,其中又以沙烏地的勸善戒惡委員會最為出名,其不僅查核女性服儀、查緝酒類、監督公共場所的性別隔離制、確保商家在禮拜時關閉店門,更介入國家工程與政策制定。雖然沙烏地年輕人對其沒什麼好感,但宗教警察作為保守勢力的一環,自有其存在的教法基礎與歷史脈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宗教警察的教法學基礎與歷史實踐

各國的宗教警察名稱不同,沙烏地通常稱"المطوعين"(al-Mutaween),伊朗稱"گشت ارشاد‎"(Gashte Arshad),加沙、阿富汗、尼日利亞、車臣、馬來西亞則各有各的叫法,而不管他們用了什麼名字,其實都源於同一個伊斯蘭法概念-希斯巴(阿拉伯語:حسبة,英語:Hisbah)。

希斯巴的阿語原意為「問責」,是由「勸善戒惡」(الأمر بالمعروف والنهي عن المنكر)衍伸而出的觀念。勸善戒惡為伊斯蘭信仰的重要基石,即穆斯林需明辨善惡,不僅己身不做惡行,也要幫助他人走上正道,《古蘭經》的〈儀姆蘭的家屬章〉、〈懺悔章〉中皆有提及(譯文採馬堅譯本):

"你們中當有一部分人,導人於至善,並勸善戒惡;這等人,確是成功的。"

-3:104

"你們是為世人而被產生的最優秀的民族,你們勸善戒惡,確信真主。假若信奉天經的人確信正道,那對於他們是更好的。他們中有一部分是信士,大部分是罪人。"

-3:110

“信道的男女互為保護人,他們勸善戒惡,謹守拜功,完納天課,服從真主及其使者,這等人真主將憐憫他們。真主確是萬能的,確是至睿的。”

-9:71

"他們是懺悔的,是拜主的,是贊主的,是齋戒的,是鞠躬的,是叩頭的,是勸善的,是戒惡的,是遵守主的法度的;你要向信道的人們報喜。"

-9:112

而要讓每位穆斯林皆奉行正道,就需有專人加以監督、問責,這便是希斯巴的由來。然而綜觀希斯巴的歷史實踐,早期關乎宗教的部分並不常見,其工作內容反而與警察、城管等角色較為接近,以阿巴斯王朝為例,負責希斯巴工作者稱為「穆赫塔希布」(阿拉伯語:المحتسب,英語:al-Muhtasib),其隸屬法院系統,主要工作為維護市場秩序,包括:計量檢查、產品質量與價格監控、防範商家詐欺、視察工會等;此外便是公共衛生維護,如將痲瘋病患隔離出城、管理藥店與香料鋪、調動醫生等。

到了奧斯曼帝國時代,穆赫塔希布逐漸演變出宗教稽查員的角色,此與帝國的族群政治息息相關。奧斯曼帝國幅員廣闊、民族眾多,再伊斯蘭化與去伊斯蘭化的現象屢見不鮮,為維持伊斯蘭信仰的人口,穆赫塔希布於是開始查緝不守教規的穆斯林,包括於齋戒月期間偷吃東西、長期不做禮拜、在公共場合不重視男女之防等,宗教警察的雛型於焉而生,希斯巴的概念也逐漸脫除純然的勸善戒惡觀,並與「是否遵守教規」畫上等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