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物價漲跌、利率升降背後,你我誤解最深的經濟現象:《通膨的真相》選摘(1)

2019-07-29 05:10

? 人氣

作者指出,如果通膨數字有錯,那就代表不但政府是依據錯誤的資訊做出決策,連同我們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圖為股市示意圖。(資料照,陳明仁攝)

作者指出,如果通膨數字有錯,那就代表不但政府是依據錯誤的資訊做出決策,連同我們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圖為股市示意圖。(資料照,陳明仁攝)

全球都關注通貨膨脹的衡量。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的統計,一百八十一個國家有通膨指數,具體地說,就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當然,所有已開發國家都有 CPI,但一長串的開發中國家和小國也在名單上,甚至義大利中北部的微型國家聖馬利諾(San Marino)也名列其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泰晤士報》(The Times)財經編輯菲利浦.奧德里克(Philip Aldrick)在 2016 年 8 月 24 日的一篇文章裡表示,很難想出一個比通貨膨脹更有影響力的經濟衡量標準,因為通膨是達成薪資協議的基準、編訂火車票價和水費的基準。嬰兒潮世代和公共部門領退休金的人員追蹤它,津貼申請人依賴的也是它。它有辦法嚴重削弱收入,而且央行決定利率相關政策時也受制於它。奧德里克表,有一種可歸結到幾個數字的通貨膨脹專斷專制。他還說,就一個意義如此重大的衡量標準來說,我們以為它要經受非常高品質的測試,但其實不然。在英國,直到 2016 年 5 月都廣受關注的消費者指數,是依照可回溯至 1995 年的歐洲規章編纂的,而該規章最近一次重大修訂是在六年之前。消費者物價理應是生活成本的代替指標,但英國央行的首席經濟學家曾說,那不是最理想的衡量標準,因為它排除了住房支出。英國國家統計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ONS)同意 CPI 並非生活成本指數,因為排除的住房支出占多數人生活開支的一大部分。奧德里克寫道,CPI 忽略了民眾往往會以較便宜的項目取代,而像奧樂齊(Aldi)和歷德(Lidl)等折扣商店的興起,導致支出習慣改變。

英國的數據蒐集方法過時,奧德里克如此寫道。承包公司每個月從一百四十家商店蒐集十一萬種物價,又從商品型錄及網站蒐集另外七萬種物價。他認為反而是零售商掃描數據和結帳櫃檯提供的支出行為概況更為精準。另外還要檢查網站,英國有五分之一的非食品採購是在網站進行,這樣會更準確。當然,改變已經在進行,而且數據蒐集也做了更新,但是要跟上日新月異的形勢肯定頗具挑戰性。

丹妮爾.迪馬提諾.布斯(Danielle DiMartino Booth)在《受夠了》(Fed Up)一書中,針對美國聯準會(Fed)使用通膨數字的做法,提出若干一針見血的評論,她指出美國聯準會如何根據那些數字做出非常重要的決策,並選擇性使用通膨的特定類別,如「核心」通膨指數,結果導致不準確的決策。她在其中一章提到 Fed 一名委員「對於 Fed 指定的通膨標準─『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PCE)有疑問,該指數忽略了食品與能源價格,因此並未反映通膨的真正水準」。但是民眾最記得什麼物價?他們在加油站支付多少錢,還有一加侖牛奶的價格?這些價格若是上漲,就是告訴消費者通膨上升了。聯準會忽略這些趨勢,就是在逐步破壞自己的公信力。

火腿麵包是委內瑞拉傳統的聖誕節主食,隨著委內瑞拉通膨嚴重,民眾紛紛詢問麵包的價格。(美聯社)
通膨嚴重時,民眾往往從細小的部分來觀察其波動。(資料照,美聯社)

央行密切關注已衡量出來的通膨率,他們會根據通膨率制定貨幣供給和利率相關的重大決策,這些決策影響到數百萬人和企業。2000 年代初期,日本、美國和歐盟的央行大幅加印鈔票,將資產負債表擴大到史無前例的程度,就是藉由核發現金購買債券和其他資產,以便降低通膨和通膨預期,理論上這可創造更多經濟活動和經濟成長。不過,通膨指數沒有反應,原因無法確定。

是因為指數衡量的事物不對,還是因為大家對央行的舉措沒有反應?

經濟學的共識是,通膨對繁榮的經濟體是必要的,因為勞動市場不會立刻針對通膨上升做調整,於是企業得以從實質較低的勞動成本中得利。央行因而嘗試影響通膨,包括藉由操縱利率、以新發行的貨幣購買資產進行市場操作,以及調整銀行的存款準備金,因為降低存款準備金會鼓勵銀行擴大放款,進而增加經濟體中的信貸供給。當然,這些行動未必都能如預期般奏效。

投資人配置大筆資金的決策,是要觀察 CPI 並快速做出動輒盈虧幾十億元的決定。《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2016 年 11 月初有則新聞標題稱:「通膨恐懼引發債券潰不成軍」。該報導指出富裕國家政府公債價格重挫,是因為高通膨統計數據以及市場預期債券殖利率(yield,編註:分為二種,一種為名目殖利率,也就是債券的票面利率;一種為到期殖利率,也就是債券投資人從買入債券一直持有至到期日為止,這段期間的實質投資報率)將會應聲上揚。投資人先前擔心通縮,但這時候卻要擔心通膨。隨著債券價格下跌,公債殖利率配合價格的下跌而上漲。幾十億美元的盈虧,根據的並非投資人自己研究的資訊,而是可能公布不準確數字的政府機關所公布的統計數據。

琴酒的歷史讓我們多少洞悉通膨的衡量遭遇多大的挑戰。2017 年 3 月,英國國家統計局宣布,琴酒是該局用以衡量通膨的商品籃新增項目之一,那是 2004 年以來,琴酒第一次納入商品籃。在那之前,琴酒的價格從1950 年代起就被納入,最初是納入烈酒之列,而後又跌出「葡萄酒與烈酒」類別,將其單獨列出。2015 年,琴酒在英國的銷售超越威士忌;2016 年,琴酒創下超過 10 億英鎊的銷售紀錄。2017 年,英國賣出四千萬瓶琴酒,這足以調製出 11.2 億杯琴通寧(gin and tonic),或者相當於平均英國每個成人二十八杯琴通寧。如今琴酒不但是大生意,還出現愈來愈多口味—柑橘、芫荽與小豆蔻(這些只是添加到高檔精品品牌的部分原料),引得評論家討論起「琴酒復興」但琴酒並非唯一重回籃子的項目。在消失了差不多一樣長的時間後,自行車安全帽也重新加入—這反映出英國在成功舉辦奧運及環法自行車賽之後,運動及休閒自行車出現成長。其他新出現在 2017 年籃子的項目還包括:一半包裹巧克力的餅乾、非牛乳替代奶品、加味水、止咳液、兒童滑板車、拼圖。從籃子剔除的項目則包括:薄荷菸、單排水孔水槽、機動車剎車片、手機、兒童鞦韆。

這些年來,商品籃已經成為極佳的速寫,反映消費者支出習慣有何改變,以及社會如何變遷。英國 1947 年的商品籃包含項目有兔子、烹調用油、硬糖果、粗花呢獵裝、緊身內衣、橡膠輥道軋布機和魚肝油。1970 年的項目清單包括奶油蘇打餅乾、五種不同的培根(中段、背部、五花、胛心肉和豬後腿)、小桶濃烈黑啤酒、乳膠背襯地毯、乙烯材質休閒褲、女性洗髮精組合、足球比賽門票。

這些東西或許令人眼花撩亂,但是英國國家統計局和其他國家的對等政府機構,編製這些清單並非只是為了觀察社會如何變化。建立、編纂並更新商品籃的目的,是為了準確監測經濟中的物價變化速度,但這卻是比乍看之下更為艱難的挑戰—結果若出錯,可能造成嚴重且持續不斷的連鎖牽連。

即便電腦模型愈來愈精密複雜,但準確捕捉人類實際行為還是難如登天。其後續影響非常巨大—如果通膨數字有錯,那就代表不但政府是依據錯誤的資訊做出決策,連同我們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

*作者馬克‧墨比爾斯(Mark Mobius),擁有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碩士以及麻省理工學院(MIT)經濟與政治學博士學位,曾任富蘭克林坦伯頓(Franklin Templeton Investments)執行副總裁,負責新興市場研究與投資組合、管理各式基金,被《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譽為「新興市場教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