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校園教育輔導與性平機制的爭議與反思

2016-07-23 06:50

? 人氣

性別平等委員會是幫助受害者走出陰霾?還是再度撕開傷口?(圖片截取自Lady Gaga-Til It Happens To You)
性別平等委員會是幫助受害者走出陰霾?還是再度撕開傷口?(圖片截取自Lady Gaga-Til It Happens To You)

【問題一】:性平機制試圖解決什麼難題?性平機制的通報、調查、判定產生了什麼作用與限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 教育輔導與性平機制錯身而過

論壇一開始的報告人是佛光大學的林香君老師。從她的網誌-〈從教育輔導前提框架重看輔大性平事件工作小組:回應Yang 法律及倫理議題〉一文(參考在苦勞網臉書713的po文轉載,超精彩)的介紹,她曾做過教育、輔導、諮商、治療等專業工作者,一路任教作研究,在校園及公部門擔任性平委員多年。也長年研究台灣心理學方法路徑差異,對心理諮商、與教育輔導的差異有清楚辨識。

我其實根本分不清楚諮商、教育輔導兩名詞有什麼差別?網友一直抨擊輔心事件中的夏林清,在去年713與朱生、巫生對話的諮商情境是個很糟的對待關係;而夏林清又一直強調她介入的作用是教育輔導的立場。林老師說明,在她理解的專業理論中,心理諮商的特色是抽開複雜的處境脈絡,完全站在當事人的角度進行支持陪伴,走一個可能很「個人化」的過程;而「教育輔導」相對複雜,它是因應校園現場去理解每個學生獨特的情境和需要,而進入人和事件的實質關係、脈絡,及在其所處條件結構限制下面對學生可能的差異處境,承接事件相關學生狀態;以教育職能介入現實的具體關係,使學生分辨及承擔自己的行為後果責任,而學習、成長、發展;而非像過去諮商理論的訓練,「以病理化的概念診斷」。至此,我才比較理解輔心一直說的「教育輔導」四個字,是什麼意思。

接續幾位老師的發言,都很強調「教育輔導」在校園現場的重要;但是,性平機制在這部份是否發生作用?幫上什麼忙?

曾任中山女高的輔導主任的廖新春老師,現已退休,她是性平調查人才庫的一員,自己也曾有擔任10多件性平個案的調查經驗。她說,校園現場老師現在被性平培訓到,只要一「捕到風」,就很緊張的要在法規強制的24小時之內,一定要「捉到影」,進行通報;只要通報,就沒老師的事,不通報,老師要小心被告。通報後,接著輔導室、學務處人仰馬翻,那就是他們的責任了。在接觸許多中、小學實際案例中,她看到教育現場的一線老師都很有良心,經常天人交戰。因為學生基於信任,把性問題和某些性活動狀況告訴老師,老師會思考如何在得到學生信任下,承擔起學生狀況進行後續輔導和協助;但依《性平法》強制通報,即使學生不願意通報,老師還是要報上去,而依法,校園性侵害等事件處理的強制流程,就「應」交由學校「所設之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調查處理」(第21條第3款);如此,這些熟悉學生生活脈絡、人際處境的一線老師便退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