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19年》政經崩壞中 加速中國化 香港沒有兩制,只剩一國

2016-07-03 20:00

? 人氣

回歸19年後,香港正以難以想像的速度崩壞中,凋敝的經濟、搖搖欲墜的金融地位、緊縮的言論自由,香港的明天還有黎明嗎?

六月十六日上午,耗資55億美元、歷經五年時間興建的上海迪士尼樂園,在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親臨見證,以及中美兩國元首共同祝賀之下,風風光光地開幕了。這一天,約10萬遊客湧入這個迪士尼在亞洲的第三個主題樂園,迪士尼更樂觀預估,今年全年入園遊客將超過1000萬人次。隨著龐大客流而來的,當然就是令人垂涎的金流。這場盛宴的序幕一拉開,迪士尼和上海兩造無不笑逐顏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與此同時,遠在1500公里之外,從上海搭機過去只需2小時的香港迪士尼,則因上海迪士尼的開園而陷入一片空前的低氣壓中。

更低壓的是香港的社會氛圍。也就在上海歡天喜地的同一天,銅鑼灣書店的店長林榮基出來召開記者,指控中國在香港押人北返審訊。他以極其悲壯的語調說,「在座好多香港人、香港記者,大家差不多是坐在同一條船。我個人或者書店被干預,將來都會發生在大家身上,這個一定!」

回歸19年後,香港正以難以想像的速度中國化,從自以為是的「舞照跳、馬照跑」的兩制中,被來自北方的高壓快速變一國......。

經濟欲振乏力
排隊人潮銷聲匿跡 店租居高不下

二○一五年,香港首富李嘉誠悄悄將其企業帝國版圖大挪移。當年一月,李嘉誠的兩大旗艦集團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即長和系)進行重組,兩大集團變成了長江和記實業與長江實業地產,更重要的是,兩大新集團的註冊地從香港遷到了開曼群島。

同年九月,長江基建宣布以116億美元換股形式合併了同為李嘉誠旗下的公共事業公司電能實業。在此之前,電能實業是長和系10家上市公司中唯一還在香港境內註冊的公司,李嘉誠走完這一步,等於宣告旗下所有企業註冊地都已遷離香港,成為一家純外商公司。

縱橫商場超過60載的李嘉誠,對外界的撤資說法一概否認。然而,從一一年開始拋售中國和香港資產起,李嘉誠顯然已經精心布局了撤資香港這盤棋。他花了如此大的工夫所要傳達的訊號,無非是對這塊土地的失望,用出走來對香港的未來投下不信任票。

李嘉誠這樣的大富豪可以說走就走,但大多數的香港小老百姓卻只能被迫留下來,在風雨飄搖中繼續奮鬥。

九龍尖沙咀,是全球精品業的一級戰區。拜中國開放自由行之賜,多金的中國遊客湧入此地瘋狂採購。廣東道沿著海港城一側的商鋪,聚集了LV、PRADA、Hermes的旗艦店,不論假日或平日,經常可見門口大排長龍,等候進場血拚的中國遊客。

國際精品店挾著雄厚的資金,將香港商業區的店鋪租金愈炒愈高,早已超越紐約成為全球之最,甚至是巴黎的三倍。過去鬧區滿街的茶餐廳、冰室和雜貨店,早已退避到巷弄之間,甚至從此銷聲匿跡。

有「金魚街」之稱的旺角通菜街,原來是水族館聚集的特色街道,但多數業者早在2、3年前就已經不敵租金上漲而紛紛關門。有「古董街」之稱的荷李活道,隨著西式餐廳和酒館進駐,近年租金漲了2倍以上,風情也已今非昔比。

然而,去年下半年,情勢急轉直下。受到中國遊客縮減的影響,香港零售業開始轉冷,廣東道已不復見過去排隊買名牌的人潮,甚至在精品店內的消費者也寥寥可數。

敏感的商家立即做出反應,國際精品業者開始要求香港房東調降租金,甚至乾脆關掉門市。在尖沙咀、中環和銅鑼灣,精品店的關門潮讓等待出租的空店鋪愈來愈多,但是已經飆到天價的店租,再怎麼降,恐怕也難吸引幾年前退出的傳統零售業者回頭,這對於低迷的香港房地產業有如雪上加霜。

原本多元發展的香港經濟,近年愈來愈向中國傾斜,仰賴中國甚深的旅遊和零售業,一躍成為香港經濟的大動脈。隨著中國經濟放緩,香港經濟也立即受到波及,成長率從一○年的6.8%一路下滑到一五年的2.4%,今年第一季更低至0.8%。如今的香港經濟,成也中國,敗也中國。

Wealth-506-2-A-香港沒有兩制,只剩一國【合作媒體版權所有,請勿再用】
 

金融中心搖搖欲墜
上海急起直追 新加坡迎頭趕上

「香港根本沒有製造業,房地產又只是那幾家大財團在玩,唯一能撐住經濟的就是金融業。若是連金融業也不行,香港就完蛋了。」一家總部在香港的跨國企業在台負責人憂心忡忡地說。

歷經英國一百多年的殖民統治,香港一直處於中西文化交匯點,在中國一九七九年改革開放之後,也因地緣關係成為西方資本進入中國的跳板。靠著這樣的區位優勢,香港當仁不讓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和轉口貿易中心,晉身亞洲四小龍。

然而,九七年回歸中國之後,香港經濟開始發生質變。經歷了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和○三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的衝擊,香港經濟急轉直下,中國的「關愛」之手也藉機伸進了香港。○三年六月,中國與香港簽署了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中國對香港服務業大幅開放,雖讓香港經濟步上了幾年的榮景,卻也埋下了隱患。尤其是,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就不斷受到挑戰,地位正顯得搖搖欲墜。

九七年至九八年間爆發亞洲金融風暴,港元遭到索羅斯等國際投機客多次狙擊,炒家們先放空港股套現港元,然後在匯市拋售港元買美元,矛頭直指香港緊釘美元的聯繫匯率制度。九八年八月初在經歷第四波攻擊後,香港當局決定動用1200億港元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一美元,成功擊退「索羅斯們」。

一六年年初,香港又成為投機客的獵物,港元在一月中旬急貶至8年半新低,讓香港金融界再度繃緊神經。此時,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出面喊話:「香港能夠承受得住資本流動,若港元跌至7.85,金管局將拋售美元。」在香港金管局的坐鎮下,匯率大戰有驚無險。

但隨著香港與中國經濟愈來愈緊密相連,港幣依舊緊釘美元的聯繫匯率,已被視為背離市場的匯率制度,未來投機者對香港聯繫匯率的挑戰將不會停歇,也將成為香港固守國際金融中心的一大罩門。

香港的金融業有如台灣的高科技業,左右著這塊土地的經濟命脈。當中國在○九年三月決定將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時,不少專家對此嗤之以鼻,認為上海遠遠落後於香港,根本不可能取代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才不過7年光景,中國金融業的實力已不可同日而語。人民幣去年十一月納入IMF(國際貨幣基金)特別提款權,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如今,中國人民銀行的一個降息或降準動作,立即影響全球股匯市;人行行長周小川一段穩定市場的談話,與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的說辭分量不分軒輊。

從金融業實力看,據英國《銀行家》雜誌公布的一五年世界千大銀行排名中,中國就有117家銀行入榜,其中,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分居龍頭和第二。另外,中國證券市場交易量已經躍居全球第二大,僅次於紐約交易所;而不管是銀行、證券或保險,中外金融業者無不以上海為兵家必爭之地。

更遑論中國自一四年推動上海自貿區,以上海作為各項金融改革的試點。中國政府的力挺,加上上海的區位優勢,時至今日,已經沒有人會否認上海將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追上香港甚至取代香港只是時間的問題。

除了上海之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與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實力也不斷提升。根據倫敦Z/Yen集團日前公布的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新加坡已經超越香港,成為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的全球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香港落居第四,也打破維持多年的「紐倫港」國際三大金融中心格局。

香港如何克服對新加坡的頹勢,恐怕更是短期內的急迫任務。

言論自由緊縮
新生代另起爐灶 追求自己的民主

四月三日,在郭富城奪得香港金像獎影帝之後,他在頒獎典禮上和香港電視台前數百萬名觀眾無不屏息等待壓軸大獎的揭曉。結果跌破各界眼鏡,由探討中港敏感政治議題、預言香港未來10年變化的《十年》摘下年度最佳影片。

為了《十年》的上映和得獎,遠在數千里之外的北京中宣部非常緊張,除了封殺該電影在內地上映,還罕見地禁止中國各電視台和網站轉播頒獎典禮,更動用了《環球時報》當打手,指責這部電影「荒唐」、「帶給香港社會的壞處很可能大過好處」。

「多謝金像獎夠膽頒這個獎給我!」《十年》團隊在台上說出內心裡最真誠的感謝。頒出該獎的香港金像獎協會主席爾冬陞說:「若以專業角度,《十年》奪最佳電影機會微乎其微,得獎都是因為社會氣氛。」

香港的社會氣氛,這兩年在無形中確實出現了明顯轉變。在《十年》得獎的2個月後,香港民主派人士循例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辦了悼念六四天安門事件的燭光晚會,這個已經持續舉辦27年的紀念活動,追思六四事件的死難者,今年依舊辦得莊嚴肅穆,令人動容,但今年參與人數較去年減少1萬多人,是○九年以來參與人數最少的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一四年積極參與「雨傘革命」的香港學聯和大專院校學生會,都缺席了這次的六四燭光晚會;在六四當天,11所院校組織選擇在中文大學舉辦六四論壇,探討香港未來的前途。

這是一個重要的訊號。當傳統的民主派人士高呼著中國進行民主改革、平反六四,這些經歷占中運動、雨傘革命的香港新生代,對於民主派前輩向中國喊了27年的口號,已經不寄予幻想,他們決定另起爐灶,追求更貼近自己的香港自由民主。

但讓人悲觀的是,以主人和家長自居的北京當權者,依舊強勢主導香港的政商版圖,推動愛國教育,對香港政治議題完全容納不下任何反對派的意見。隨著這批雨傘革命的參與學生陸續走出校園成為香港社會中堅分子,中港之間的衝突,只怕會愈演愈烈。

Wealth-506-2-B-香港沒有兩制,只剩一國【合作媒體版權所有,請勿再用】
 

中港關係日漸疏離
摩擦已達臨界點 中國認同創新低

北京父權式的統治,加上每年四千萬陸客湧入香港帶來的摩擦,香港的反中情緒已經達到了臨界點。

一四年四月,一名中國幼童在香港市區當街便溺,遭到圍觀的香港民眾拍照,進而爆發幼童父母與圍觀港人發生激烈衝突的事件,後續更引起中港之間網民的對戰。港人指責陸客不衛生、以為花錢就是大爺;中國網民則批評港人欠缺同理心,甚至揚言發起「拒訪香港」的運動。

這一事件並非特例,早在「尿尿小童」事件之前,中國旅客在香港的粗魯、沒水準行為,在香港市民心裡積怨已深。先有大陸孕婦爭赴香港生產,搶占香港醫療資源,以及零團費強迫購物引發的衝突,接著又陸續發生陸客搶購奶粉,以及去年十月發生在港陸客因拒絕購物遭陸籍女導遊糾眾毆斃事件等。可以說,北京原本意在刺激香港經濟的個人遊開放政策,如今已成為加深中港兩地裂痕的火藥桶。

香港人有多討厭中國人?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每年公布的族群認同民調,可一探究竟。根據該調查,從○九年起,香港人對中國人的身分認同開始下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港人比率,一○年從28%下跌至21%;一二年跌至12.6%,而一五年最新的數據再降到11.3%。

相反的,認為自己只是「香港人」的比率,在○八年為51%,而一五年最新調查中,則已升高至79.1%。在愈來愈多港人不認同中國的趨勢下,中國未來處理香港問題,勢必愈來愈棘手。

Wealth-506-2-C-香港沒有兩制,只剩一國【合作媒體版權所有,請勿再用】
 

台灣成為港人新救贖
民主進程 點亮港人民心

近年中港關係的發展,彷彿是兩岸關係的一面鏡子。從中港CEPA和兩岸ECFA(兩岸經濟協議),陸客赴港個人遊和陸客來台自由行對經濟的助益,以及縮減之後對經濟的影響;另外,中國經濟放緩對港台兩地造成的衝擊,也凸顯台港兩地對中國依賴性過高的風險。

不同的是,台灣正按著自己的節奏向前推動民主政治,全民直選總統和國會議員,羨煞了爭特首「真直選」失敗的無數港人。台灣的民主運動,也成為點燃香港年輕一代民主思想火苗的火種,太陽花學運提供雨傘革命的啟示,就是一個例子。

港人近期掀起一股台灣熱,台灣的餐飲連鎖店、書店在香港大受歡迎,赴台旅遊的港人也不斷增長,去年旅客人數超過153萬人次,是僅次於中國大陸和日本的第三大觀光客來源地。業者透露,今年港人旅台更熱門,很可能超越日本成為第二客源地。

數據顯示,一四年移居台灣的香港人多達7500多人,是一一年的3倍。一位香港官方駐台人員解釋說,7000多人中,絕大部分是來台求學的港生,真正移民到台灣的港人應該只有幾百人,主要還是考量到就業問題。但不容否認的是,在香港政治社會紛紛擾擾之際,台灣無疑成為當下港人身心上的最佳避風港。

然而,在中國威權日盛的當下,究竟台灣只是港人一時的救贖,抑或香港現況才是台灣恐懼的未來?在香港回歸中國19年後,中港疏離更加明顯的當下,真正該省悟的,恐怕還是那個令人畏懼並保持距離的政體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