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觀察:六四之後中國製造──將「制度的衝突」包裝成「文明的衝突」

2019-06-04 20:17

? 人氣

如果你看看中共在「文革」期間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現在如何對待西藏文化和維吾爾文化,就會覺得習近平的講話非常荒謬。官媒和社會輿論也經常如此,一方面要求西方多元包容,尊重「中國人民的感情」,另一方面對中國的異議人士無情打壓;一方面為西方社會過中國年歡呼雀躍,一方面又堅決抵制聖誕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人權、民主和自由與專制制度水火不容

事實上,六四鎮壓之後中共的宣傳伎倆就是如此,將制度的衝突包裝成文明的衝突,這就是「中國夢」的實質。人權、民主和自由與專制制度水火不容,卻被說成與中華文化傳統不相協調,好像西方歷史上沒有過皇權文化和專制政治一樣。因此,斯金納也把制度衝突解釋成文明衝突甚至種族矛盾,正中中共宣傳的下懷。習近平要求尊重不同文明,在中共宣傳語境中也就要求尊重其專制制度。

「文明」一詞主要含義有兩種:一是指社會文化積累,也就是所有被人類賦予意義的事和物組成的存在,被認為彼此之間是相對平等的;二是指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表現出來的狀態,被認為有高下之別。如果以後者論,專制獨裁以及它所制造的政治和社會文化,的確是不夠「文明」、需要進化的。如果認為這樣的「文明」需要改造甚至被取代,在認識上恐怕並不是愚蠢的,在做法上也不是災難性的。當然,斯金納不應該為中共刻意制造文明衝突論的宣傳機器背書,而是應該準確地稱之為比蘇聯更強大的「專制制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