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體貨幣簡史-錢是硬的還是軟的?:《錢的歷史》選摘 (3)

2016-05-31 05:20

? 人氣

我把硬體貨幣界定為從貴金屬製成的硬幣或由它支持的紙鈔的確,在硬幣發明之前,已有一些商品作為通貨存在,亦即馬克思貨幣交易方程式C→M→C當中的「M」。經濟史學家把C→C交易中的商品稱為「原型金錢」(proto-money)。原型金錢像大麥或寶石一樣,通常也可用作另一種用途:當作食物或珠寶,但又未必盡然如此。十九世紀,西方探險家在太平洋的雅浦島(Yap)發現一種不尋常的通貨。直徑達四公尺的圓形笨重石灰岩,當地人稱之為「費」(fei),作為金錢之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些岩石用竹製小船從四百多英里外的石灰岩礦石場運來。雅浦島土著有個傳說,從前有塊非常大的「費」在運送過程沉到海底,但大家協商好,它仍將繼續代表主人的財富,儘管已沉到海底,仍可用來購買東西。2「費」笨重又稀少,但作為儲存價值的工具,可以便利交易,即使它沒有實體易手。

我們今天所用的某些金融用詞源自於原型金錢。資本(capital) 和牲口(cattle),源自拉丁字「caput」,即「頭」的意思。一個人擁有多少頭牲口,一度用來衡量他的富裕程度。

羅馬共和時期,士兵的薪餉(salarium),即鹽的配給,今天薪水(salary)這個字即源自於此。

十八世紀美國邊疆地區以動物皮(buckskin)作為通貨,因此「buck」這個字今天成為美元的同義字。但是原型金錢典型而言不由國家或當局發行,不會正式具有票面價值。它們比起我們今天所知的硬幣,比較不是正式的交易工具。

硬幣的發展使錢易於使用。硬幣形體小,它們的價值後來由當局標準化。硬幣便利人類合作,或者如歐菲克所說,它們是交易的演進力量之產品。和舊石器時代的手斧歷數千年的改善一樣,硬幣也持續改進使交易更方便和有效率,鑄幣技術也由榔頭敲打演進到自動化壓製。從西元前七世紀起,硬幣製作人會從熔化的金屬先做出相當標準化的金屬片,然後再用榔頭敲製。在後上古及初期中古時期,硬幣製作人會拿一大張金屬片,切成小片,再弄成圓形,然後置於模子,再用榔頭敲打這一小塊金屬片。到了十六世紀的法國,採用螺旋壓模機(the screw press)。以馬匹或水為動力的磨子用來壓平金屬片,然後才裁切。換言之,金屬片以螺旋壓模機的模子壓製出硬幣。到了十九世紀,改用蒸汽動力機器來製作硬幣。

製作硬幣的技術日益進步下,硬幣上的符號表徵也日益精緻。文明和藝術已跨出洞穴發展,我們以各種不同意義的符號表徵裝飾硬幣。當局聘用技藝純熟的藝術家設計繁複的符號表徵,以協助創造國家認同。硬幣也協助散布發行者的文化。入侵大軍不能帶著宮殿、寺廟進入新領地,但是他們帶進來的硬幣上頭鐫刻著這些建築物。硬幣上的藝術會說故事。不久之後,這些符號表徵就代表國王和女王:界定了國家和文化。

錢的歷史 (時報出版)
錢的歷史 (時報出版)

*本文選自時報出版《錢的歷史》,作者卡比爾‧賽加爾(Kabir Sehgal)畢業於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和倫敦政經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任職紐約市J.P.摩根公司,擔任新興市場證券部副總裁,也是美國海軍預備役軍官。他曾經效力某位總統參選人,負責撰寫演講稿,是外交關係協會會員。他是《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暢銷書作家,也曾獲拉丁葛萊美獎提名的製作人,曾以爵士樂貝斯手身分與葛萊美音樂獎得主同台演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