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沒有你想像的可怕」面對人生終站,怎麼跟死亡坦誠對話?

2019-04-11 19:00

? 人氣

根據她們的經歷,有些老人自己離世前會有預感。例如,有位老人告訴一位護士,「再過兩個星期我就80歲了,我要舉辦一個生日派對,之後我就可以走了」。兩個星期後,果真這位老人就離世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還有些老人在半昏迷狀態下表示,他們願意死去。他們說自己已經看到天堂,那裡非常美好。因此對死亡沒有恐懼。

何為「好死」

在中國,人們有時會說「好死不如賴活著」。什麼樣的死亡可以被界定為「好死」?

玫瑰
許多人都相信「好死」的說法

其實,好死(a good death)這個詞不但中國文化中有,西方文化中也存在。

在家中離世,有家人親友陪伴,安詳地死去應該算是「好死」。

根據英國最新統計顯示,大多數人都希望能夠在家中辭世,然而現實生活中一半人死在醫院裡。英國去年在家中去世的人不到四分之一。

許多病人臨終前飽受疼痛煎熬,特別是癌症病人。因此,病人能夠用上像嗎啡等阿片類止痛藥物(opioids)緩解疼痛至關重要。無痛死亡關係著病人最後時光的生命質量,也成為好死的一個關鍵因素。

多年前,被稱為英國「殺人醫生」的希普曼(Harold Shipman)利用止痛鎮定藥物在行醫期間殺死了多達200多位病人,成為震驚英國全國的醜聞。

希普曼事件也讓醫生在給臨終病人使用嗎啡等鎮痛藥物方面帶來顧忌。

現實中,醫生們往往使用鎮痛劑時為時過晚,或是藥量太輕,使病人無法在臨終前完全避免肉體病痛。

實用建議

老人鍛煉
老年健康最重要

貝克維爾在其死亡系列節目中針對親人在家去世的家屬提供了一些非常實用的建議。

聽力是人臨死前最後消失的一個感知功能。因此,給即將離世的親人播放他們喜愛的音樂以及對他們耳語十分有意。

貝克維爾在她父親彌留之際曾告訴他,「你可以放心地走了」。

聽力

聽力是人死前最後喪失的一個功能。

如果人們經歷親屬在家去世,他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後退一步,深呼吸放鬆。因為死者家屬無疑經歷了巨大的情感波瀾。

他們經歷親人生離死別,但接下來可能還要面對如何保管遺體等一系列重要事宜。

例如,如果一旦死者出現殭屍現象(rigor motis)要如何處理。該節目建議,出現這種情況很正常,家屬不要驚怕。這時,只要用凡士林輕輕地按摩亡者的手指和四肢,殭屍現象就會慢慢消失。

同時在遺體運送到太平間之前,要盡量保持整個遺體低溫,特別是腹部。

醫療介入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認同在生命晚期,毫無拯救希望時,盡量減少醫療干預,比如實施大手術、插管、進重症病房等。最好能讓病人安度生命最後時光。

貝克維爾稱,如果自己突遇車禍重傷,希望不要搶救她。她寫好了自己的囑托,並把它分成多份,交給自己家庭醫生以及孩子來保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