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林觀點:萎縮的人口,讓中國來到歷史的轉折點

2019-04-09 05:50

? 人氣

中國的勞動力幾十年來首次出現減少。專欄作者澤林認為,這雖然對社會和醫療體系構成挑戰,但並不意味著國家的沒落。(DW)

中國的勞動力幾十年來首次出現減少。專欄作者澤林認為,這雖然對社會和醫療體系構成挑戰,但並不意味著國家的沒落。(DW)

這是中國當代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2018年,中國的生育率連續第二年下滑。2018年的新出生人口為1523萬人,比前一年減少200萬,是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出生率最低的一年。過去5年裡,年齡在16歲到59歲的勞動力減少了2000萬。按照這樣的速度,到2050年,勞動力將從2011年9.25億人的峰值降至7億人,每三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退休人員。中國的平均壽命現在就高達77歲,而其平均收入才相當於保加利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勞動力減少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平衡帶來巨大挑戰。越來越少的勞動力必須為越來越多年齡超過60歲的人的養老。本來就不太健全的醫療和社會保障體系面臨更大壓力。

一孩政策的終結並沒帶來生育潮

勞動力減少的趨勢很難逆轉。2016年,北京放寬了一孩政策。80年代初,改革家鄧小平想通過這一政策抑制人口增長,理由是太多孩子影響民眾富裕。如今,中國已經接近實現富裕的目標。一對夫婦現在允許生兩個孩子,但生育潮並未出現。在人口密集的山東省青島,去年1月到11月間共出生了8.1萬名嬰兒,比前年同期減少21%。

其中原因並非如某家大的德語報紙所說,「看上去人民對未來失去了信心」,而是因為對中國許多年輕人來說,事業更為重要。父母情願去工作,而祖父母不願照看一個以上的孫兒孫女。養孩子也越來越貴。住房、醫療和教育的花費越來越高,因此,許多家庭都寧可專心養一個孩子,就像他們自己童年所經歷的一樣──他們中大多數自己也都是獨生子女。此外,因為養老院很少,需要照顧的父母往往都住在子女那裡。再則,一孩政策讓男女比例嚴重失調。育齡女性不斷減少。民工潮也是一個因素。到城裡打工的人,沒有地方、也沒有時間給孩子。結果就是,在中國一些省的農村地區,生育率降低了三分之一。

中國政府鬆綁一胎化政策,生育率卻不見起色,夫妻直呼養不起。(AP)
中國政府鬆綁一胎化政策,生育率卻不見起色,夫妻直呼養不起。(AP)

和所有工業化國家一樣的發展趨勢

目前中國仍以超過14億的人口數量居世界各國首位,印度位居第二,人口13.4億。但這樣的情況很快將改變。中國人口將在2029年達到14.9億的峰值,之後將不可阻擋地出現下降。不過,這是一個正常的發展趨勢。幾乎所有的工業國家都經歷了這樣的階段,尤其是中國的鄰國韓國和日本。但這些國家的經濟狀況依然很好,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今天的老年人比以前消費更多。

中國可以通過接受更多移民來彌補人口的減少,就像美國、德國以及澳大利亞那樣。中國現在還是比較封閉,但會越來越對世界開放。「新絲路」計劃可能產生積極的影響。現在在中國生活工作的外國人就比以前任何一個時候要多,來自非洲的越來越多。但中國還遠遠不是移民國家。西歐人或者非洲人要加入中國國籍幾乎不可能。

《人民日報》曾發表文章寫道,「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聽起來很高調,但不能改變什麼。唯一的辦法就是,中國政府必須拿出更多措施,讓事業和家庭能更好地結合。為此可以學習西方國家,比如彈性工作制、付薪育兒假,兒童津貼或者給有孩子的家庭減稅。這些都已經在討論之中。但在競爭激烈的中國社會,想說服企業執行有利於家庭的政策不容易。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國家必須阻止企業少招女性。

中國一胎化政策鬆綁,反造成更多社會問題。(美聯社)
中國一胎化政策鬆綁,反造成更多社會問題。(美聯社)

未來的挑戰──老人護理

更好的老人護理體系也會帶來減負。習近平在一次黨代會講話中表示要系統性地健全該體系。為此,中國需要更好的養老保險體系。據發改委介紹,中國的養老服務市場今後將更多向私人以及外國投資者開放。如果缺少護理人員,可以從國外引進。年輕人如果選擇這樣的職業,應該得到更好的酬勞。雇員請休假照顧老人應該變得更容易。在大城市裡,已經出現了政府出資的街坊互助網絡。但大多數時候,提供的服務還只是限於門診咨詢、量量血壓和溫度。

同時,政府也在發展機器人護工和現代化儀器,但到大規模運用還尚需時日。不過,機器人可以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為工廠自動化意味著需要的工人更少了。生育率降低、勞動力減少因此並不太可怕,生產力不一定就會降低。中國的工廠今後完全可以做到用更少的人創造更高的增長。

*作者澤林(Frank Sieren)20多年來生活在北京。本文原刊《德國之聲》,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