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車諾比管制區的台灣人 BBC專訪「真相剪影」成員

2016-04-27 10:43

? 人氣

2015年9月,團隊成員第二次走入車諾比核電廠控制室。(BBC中文網)

2015年9月,團隊成員第二次走入車諾比核電廠控制室。(BBC中文網)

車諾比核電廠事故30周年之際,相隔超過5千公里的台灣,展出了七名台灣人重返管制區所取得的第一手華文資料,團隊成員與BBC中文網分享當地見聞。

「一個發生災難的地方,不管是反核擁核,都會拿它來當例子,甚至一些知名的機構像是WHO、綠色和平等等,他們做的研究、給的結論通常都是南轅北轍的。到底哪一個描述才是車諾比真正呈現出來的樣子?一開始是因為這樣子的好奇才想去看看車諾比。」組織「車諾比核災30週年紀實團隊」的蔣雅郁對BBC中文網說。

有鑒於華文世界對於車諾比核事故第一手資料的缺乏,團隊共七名成員在2015年自費前往車諾比兩次,帶回上萬張照片與中文的採訪、紀錄。

團隊成員帶著測量輻射量儀器重返核災現場。
團隊成員帶著測量輻射量儀器重返核災現場。
車諾比博物館中展出的畸形動物標本。
車諾比博物館中展出的畸形動物標本。
普裏皮亞季市內的兒童遊樂園
普里皮亞季市內的兒童遊樂園仍保持30年前居民匆忙撤離時的模樣,摩天輪漸漸被樹叢包圍,成為車諾比核災令人印象深刻的代表畫面之一。

1986年4月26日,當時屬於蘇聯的烏克蘭北部普里皮亞季市(Pripyat)的車諾比核電廠第四號反應爐發生爆炸,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從破洞逸出,飄散至烏克蘭,跨過邊境至白俄羅斯,再到歐洲北部,超過30萬居民被迫從居住地撤離。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5年出版的調查報告顯示,車諾比核事故直接死亡人數56人,4000多人之後死於與輻射污染相關的癌症,綠色和平組織則推估總傷亡人數超過9萬人。

「沒想到那邊的核電廠還有員工在工作……『回歸者』的生活方式及展現的生命力也是讓人感到衝擊的。」蔣雅郁向BBC中文網記者分享在受台灣教育的團員們的感受。

回歸者

團隊成員拜訪了「回歸者」Rosaliju。她是在核災撤離之後,第一個回到管制區內居住的人。

Rosaliju原本是一位小學老師,因為無法適應核災後搬離故鄉的新生活,因此選擇回到家鄉。烏克蘭政府提供的一些福利──免費到車諾比核電廠的員工餐廳吃飯,住在有水有電的管制區內行政中心──她全部拒絕,29年來獨居在爺爺蓋的房屋中,所有的食物都是自己耕種而來,飲用的是井水。

「回歸者」Rosaliju
獨居在已經廢棄的村落中,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團隊成員表示,Rosaliju仍然會在意自己在鏡頭前的樣子,因此不輕易接受正面拍照。

團隊成員的文字紀實勾勒出Rosaliju忙碌的日常生活──耕種、打水、砍柴、生火。而她偶爾也寫作,書寫關於冷戰時期與核災的事。

「回歸者」多半是在撤離的一年之內就因為不適應新生活而「回歸」的中老年人,當時約有三百多人,30年過去,目前約剩下一百多人。他們的「回歸」其實是不合法的,曾多次被警方驅離,但又數度重返,之後在烏克蘭官方默許他們留下,但也不允許有更多人「回歸」。

擁核?反核?

台灣擁有三座核電廠,第四座「核四」興建爭議持續十多年,核能與能源議題一直為台灣社會所關心。日本福島核電廠在2011年發生核災後,距離日本不遠,而且同樣位於地震高頻地帶的台灣,又掀起另一波核能存廢討論高峰。

在走訪車諾比前,七名團隊成員對核能的看法立場各不相同。而實地走訪,體驗到許多和以往閱讀的紙本材料不同的事物後,團員們的想法或多或少發生轉變。

車諾比核災30週年紀實團隊在台灣舉辦「真相剪影」多媒體攝影展。
車諾比核災30周年紀實團隊在台灣舉辦「真相剪影」多媒體攝影展。

蔣雅郁表示,這也是他們舉辦展覽的意義──希望藉由提供更多資訊,讓擁核、反核的人都能對核能議題有更多理解。

她進一步表示,以車諾比為例,可以看見核災的長期性影響。當時撤離的人所遭遇的創傷症後群及他們日後的生活,都是現代人們在思考與核能、與科技相處時很好的例子。

中國加速核建設

上周二(19日)在北京召開為期兩天的第五次全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會議,提出《核安全法》立法。

受到福島核災的影響,中國核能建設一度停步,但由於碳排放污染日趨嚴峻,2015年被視為是重啟核能建設的一年。

中國國務院今年一月發表《中國的核應急》白皮書,指出「核電是一種清潔、高效、優質的現代能源。」截至2015年10月底,中國運行中的核電機組有27台,總裝機容量2550萬千瓦;有25台正在興建,總裝機容量2751萬千瓦。

遮蔽車諾比受損反應爐的新一代石棺
遮蔽車諾比受損反應爐的新一代石棺,正式名稱叫「新型安全圍阻體」(Chernobyl New Safe Confinement)。於2012年開始興建,預計2017年完工。使用超過兩萬九千噸鋼材,長150公尺、寬257公尺、高108公尺。

根據世界核協會(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資料,中國在建的核電機組數量排名世界第一,總機組數量位居世界第三,同時中國也積極向世界輸出自行研發的核能設備。

2015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英國,簽訂英國欣克利角核電投資項目,由法國電力集團(EDF)聯合中國國有的中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建造。

根據台灣經濟部資料,全球使用核能發電的國家有31國,佔全球總面積52%,全球總人口62%,31國中的德國、瑞士、比利時有明訂廢除核電時程。有18個尚未使用核電的國家正在興建核電廠。

(責編:歐陽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