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曾活力綻放,卻提早凋零的「太陽花」

2019-03-22 06:00

? 人氣

對比當時的如日中天,現下對於「太陽花」的印象,其爭議性不斷上升。「太陽花」是否已經摔下神壇,這尚待後人論斷。(資料照,林瑞慶攝)

對比當時的如日中天,現下對於「太陽花」的印象,其爭議性不斷上升。「太陽花」是否已經摔下神壇,這尚待後人論斷。(資料照,林瑞慶攝)

逐漸被淡忘的「太陽花」

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一般被認為是我國近十年來最重要的社會運動。當年的「太陽花」旋風席捲全臺,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壯年族群紛紛集結於青島東路,舉著「終結黑箱」、「拒簽服貿」等標語,向馬英九政府發出怒吼。「太陽花」對我國社會的影響力確實不容小覷,它是自2011年開始的反核電遊行與2013年洪仲丘事件等接二連三社會運動的能量累積。在政治上,「太陽花」一舉顛覆了原屬於國民黨的執政優勢,使藍營在當年年底的大選上遭受毀滅性挫敗,隨後又二度丟失執政權。「太陽花」也讓藍綠陣營重新認識到社群網絡與青年世代的重要,政治人物愈加重視網路經營,也相繼出台青年政策,就怕不得年經人的心。然而,若「太陽花」的歷史定位看似如此重要,到了2019年,其影響力是否仍延續至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華民意研究協會於2019年3月15日發布「318太陽花學運五週年」網路調查民調。其中最有趣的是,經過了五年,對「太陽花」給予正面評價的民眾仍有46.1%,而抱持負面評價的民眾卻也有46.5%,顯示「太陽花」在老百姓的心中是毀譽參半的。對比當時的如日中天,現下對於「太陽花」的印象,其爭議性不斷上升。「太陽花」是否已經摔下神壇,這尚待後人論斷。但「太陽花」的後續影響力確實不如預期般的持久,而本文認為具體有三項原因:

學運明星光環不在

如前段所提,「太陽花」是自2010年以降,雨後春筍般的社會運動風潮之結晶。「太陽花」的領袖人物如陳為廷、林飛帆、黃國昌等人,在2012年的反媒體壟斷運動中就已相當活躍。而順應「太陽花」之勢而起的政黨-時代力量,現任黨主席邱顯智則多次扮演運動者的義務律師;立委洪慈庸則是發跡於洪仲丘事件。這些標竿人物多半出自於民間,同時擁有偉大的理想性和積極的行動能力,對民眾有很強的號召能力,頗有克裡斯瑪(charisma)的特質。

20140410-SMG0019-115-學生佔領立法院最後一天,林飛帆與陳為廷步出議場及立法院。(余志偉攝)
學生佔領立法院最後一天,林飛帆與陳為廷步出議場及立法院。(資料照,余志偉攝)

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學運明星們踏上政治舞台,進入凶險的肉食叢林,一舉一動都會被放大檢視,五花八門的花邊新聞也跟著冒出來。2014年12月,在陳為廷宣布參選苗栗縣立委之際,媒體揭露其曾涉入多起的性騷擾事件,受害者陸續出面指控,迫使陳宣布退出選舉。2015年10月,號稱「太陽花女神」的劉喬安捲入性交易疑雲,隨後被判刑定讞。儘管劉喬安並不是「太陽花」的主導者,但她與學運標籤的連結過深,對「太陽花」又是一記重擊。

無關性別意識的開放程度,陳、劉等人的行徑都確實為台灣社會所不容,支持者也無從辯護。2016年10月再度爆發王年愷事件,桃色糾紛再起,「太陽花」份子的形象再度受挫,運動的形象又蒙上一層更深的陰影。而形象仍算乾淨的林飛帆,選擇在2017年遠走英國,攻讀學位,短暫消失在鎂光燈前。因此,「太陽花」在普羅大眾中的觀感,已經打上很大的問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