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知道光線怎麼進入眼睛,大腦怎麼處理:《達文西傳》選摘(1)

2019-03-11 05:10

? 人氣

他並不是研究線性透視法的先驅。阿伯提已經解釋得差不多了。但達文西更為創新,把重點放在敏度透視法上,描述遠處的物體怎麼變得更模糊。「物體離觀眾的眼睛愈來愈遠,你必須按著距離增加的比例降低這些物體輪廓的鮮明度,」他這麼指示其他畫家,「在前景比較近的部分,要用大膽、有決心的方法畫完;但在遠處的必須有未完成的感覺,輪廓模模糊糊。」他解釋,因為遠處的東西看起來會比較小,物體上的微小細節消失了,然後連比較顯眼的細節也開始消失。在很遠的地方,連形體的輪廓也難以分辨。他用城牆外的城市和塔樓當成例子,觀畫者看不到底部,可能也不知道大小。把它們的輪廓變模糊,敏度透視法就能指出這些結構在很遠的地方。「很多人在呈現離眼睛很遠的小鎮和其他物體時,把建築物的每個地方都畫得跟很近的事物一樣,」他寫道,「這不是大自然中的景況,因為我們無法察覺遠處物體的確切形體。畫家要是像某幾個那樣,凸顯出這些輪廓,以及各部位的微小區別,就呈現不出物體很遙遠的感覺,犯了這樣的錯誤,會讓它們看起來非常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的筆記本裡有一張小素描圖,是晚年時畫的,歷史學家詹姆斯.亞克曼稱之為「西方藝術史上重大變化的象徵」,這張圖是一排離我們愈來愈遠的樹。每棵樹都會少一點細節,靠近地平線的那幾棵只是簡單的形狀,少了一根根的樹枝。即使在植物繪圖和在畫作中描繪植物時,前景的樹葉也比背景中的更清楚。

敏度透視和達文西所謂的空中透視有關:遠處的東西變得比較模糊,除了因為變小,也因為空氣和霧氣讓遠處的物體變得更柔和。「物體很遠的時候,中間插入了很多空氣,讓形體的外形變弱,讓我們看不清楚這些物體的細小部位,」他寫道,「畫家必須輕觸這些地方,留下未完成的感覺。」

我們可以看到達文西在許多畫作中實驗這個概念。為《安吉亞里戰役》畫的馬匹竄逃初稿中,前景的馬匹畫得很清楚,焦點明確,背景的則比較柔和,沒那麼鮮明。這是達文西常做出的效果,在靜態的藝術裡傳達動作的感覺。物體的距離拉開後,細節會變少,顏色也一樣。要正確描繪場景,兩者都要注意。「光靠線性透視法,不用顏色的透視加以協助的話,眼睛無法完美看到兩個物體間的間隔,」他寫道,「依照距離遠近,讓顏色按比例消失,跟物體逐漸變小一樣。」他再次混合了理論和實驗。他在一片玻璃上描出附近一棵樹的輪廓線,然後在紙上精確上色。然後他再畫遠處的一棵樹,跟雙倍距離的樹。他寫道,這樣就可以看出顏色怎麼跟著尺寸慢慢變少。

達文西對光線和色彩的研究很成功,因為他熱愛科學,如同熱愛藝術。其他的透視法理論家,例如布魯涅內斯基和阿伯提,想知道物體怎麼投射在平面上;達文西也追求這方面的知識,但他來到另一個層次:他想知道來自物體的光線怎麼進入眼睛,在腦子裡怎麼處理。

達文西追求的科學超越了繪畫技巧的範圍,很有落入學院派的危險。有些批評家說他用太多圖表來顯示光線如何照在曲線物體上,又寫了一堆關於陰影的筆記,充其量只是浪費時間,從最壞的結果來看,在晚期的作品中流於做作。要反駁這一點,只需要看《吉內芙拉.班琪》跟後來的《蒙娜麗莎》,就能看出他對光影的深刻了解,出於直覺,也有科學基礎,讓後者成為歷史上的名作。只需要看《最後的晚餐》,好好讚嘆一番,就能相信他懂得變通,也夠聰明,能改變透視法的規則,適應複雜的情境。

*作者華特.艾薩克森為是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歷史系的教授,也是國際非營利組織亞斯本研究院(Aspen Institute)的執行長,曾擔任CNN的董事和《時代雜誌》的編輯。本文選自《達文西傳(達文西逝世500周年精裝紀念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