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無關國安為政治,美國對新3樣發起關稅戰

2024-05-18 07:30

? 人氣

美國對中國電動車祭出100%的關稅,未來影響值得注意,圖為中國比亞迪電動車「唐」。(資料照片,美聯社)

美國對中國電動車祭出100%的關稅,未來影響值得注意,圖為中國比亞迪電動車「唐」。(資料照片,美聯社)

美國對中國數項產品提高關稅,其中以電動車100%的懲罰性關稅最引人矚目,這波關稅戰無關國安、明確只為產業競爭,當然,更有濃厚的政治意味,未來的影響與外溢效應值得注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純電動車(EV)原本就已要課徵25%的關稅,但這次美國一口氣把中國的EV關稅提高到目前4倍的100%;電動車電池由7.5%提高到25%,半導體、光電板等由25%提高為50%,鋼鐵和鋁從0-7.5%調到25%,理由與川普當年對中國產品祭出懲罰性關稅一樣,是根據301條款,對不公平交易行為的制裁措施。

美國從川普開始對中國祭出貿易戰、關稅戰、及之後的科技戰,拜登上台後除了延續前任政策外,也持續對中國加碼出手,但拜登著重點不在關稅戰,而在科技戰,主軸是以國安之名,強化打擊與封鎖中國半導體、AI等科技產業的進步與發展,大幅增加列入實體清單的中國企業。

不過,這次美國出手中國商品項目,基本上都談不上與機密、敏感的國安有多大關係,光電板是技術層次不高的科技產品,稅率倍增的半導體也談不上尖端產品,全部是成熟製程產品,因為尖端製程中國根本作不出。電動車與電池是也是既不機密、更「不國安」,但美國卻如此重視,甚至把電動車關稅調到100%。

原因其實就是:美國要建立這些商品的「自主產業」,不願意「依賴中國」;特別是如電動車、電池等,其上下游產業關聯性高,同時被視為未來最重要的產業,中國電動車不僅價格比歐美便宜,技術上也被認為擁有優勢、甚至領先歐美廠商,美國電動車大概就是一家特斯拉居領先群。藉著100%的高關稅,可以讓大大降低中國電動車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美國才有機會、時間培植本國的電動車企業。

這是什麼?這就是保護主義,就是政府藉著產業政策扶植本國廠商。而過去數十年,恰恰是美國最反對其它國家搞這套政策。雖然不明說,但美國確實已逐漸揚棄過去倡導的自由貿易、開放政策,改為擁抱產業政策、保護主義。

拜登任內通過的法令,不論名之方為清潔能源法、或是反通膨法,其實都是不折不扣的產業政策法令,由政府補貼、保護以扶植國內產業。這次拜登政府新出手的關稅戰,就是連稍加修飾都不作的保護主義。

不過,換個角度看,這也是百分之百的政治,特別是對鐵鋁的加稅可看出,完全是要拉「搖擺州」的選票而為之。雙方的大內宣也很明顯,拜登說他的政府「將對美投資與具有戰略意義和針對性的關稅結合起來」,同時批評前任川普「什麼都沒作、他失敗了」;而川普則譏拜登「一直在餵中國吃(美國的經濟午餐)」。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