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錫堦觀點:解析貧富不均最具說服力的皮凱提

2024-05-01 06:30

? 人氣

彙整歷史資料建立《全球高所得資料庫》已啟動。但國際組織和政府官方報告,對於貧富不均的事實總是刻意美化,避談這些棘手問題、粉飾太平以免傷及政績,著實令人遺憾。不但會在不安的社會製造政府的信任危機,反而無法緩和社會對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國每戶家庭可支配所得調查統計至今仍採家庭總數五分位法,分為五等分每等分均為20%家庭數。以此統計二○二二年每戶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數110.9 萬元,最高20%所得家庭與最低20%所得家庭平均差距為6.15 倍,每人所得差距3.93 倍。雖有做十分位法統計,卻不公開給一般民眾查閱。所以學者或媒體常會以「報稅資料」來抓十分位或二十分位的所得差距。例如工商時報社論就以觀察財政部歷年的綜合所得稅申報核定統計,按家戶20等分(每等分5%申報戶)來看「總所得」的差距,最高5%申報戶的總所得,在二○一二年是最低5%申報戶的84倍,但自二○一四年破百之後就扶搖直上,二○一九年達110倍,二○二○年更惡化為129倍,二○二二年又升高到140倍。比五分位的6.15倍震撼人心。

皮凱提主張當今貧富差距嚴重懸殊,五分位統計難看出差距的嚴重性,各國政府慣用此一方法實有美化統計之嫌。他認為十分位或二十分位或許較合適,甚至也要公開1%最高所得者和1%最低所得者,以及中間50%平均所得,揭露資訊讓民眾閱覽,了解貧富差距實況,監督政府改進。先進民主國家都不掩蓋資訊,透明化才能建立公信使民主精進。

解決之道必須推動累進式的年度資本稅

以私有財產權為基礎的市場經濟本身具強大的趨同化力量,但市場經濟也具有強大的趨異化力量,對民主社會和社會正義價值造成威脅。主要的破壞力量,在「私有資本報酬率可能長期高於所得和產出的成長率」有關。

有人主張可以課很重的資本稅,重到足於把「資本報酬率」降到等於「成長率」,皮凱提認為無差別的一律徵重稅,可能會扼殺累積財富的動力,反導致成長率會先下降,例如二○一三年法國奧朗德上台強徵富豪稅,年收入一百萬歐元以上者一律課徵75%稅率,未採累進式差別課徵,以致富人逃離,課不到稅反而引起反制,兩年即取消此富人稅。所以他主張以「累進式的年度資本稅」才可保留競爭和資本原始積累誘因。例如對低於100萬歐元的財富課徵每年0.1或0.5%的稅;對100萬到500萬元則課徵1%,500萬到1000萬者課徵2%的稅;對幾億幾十億者的財富課徵5%到10%的稅。每年徵課才可能遏制財富不均無限制拉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