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錫堦觀點:解析貧富不均最具說服力的皮凱提

2024-05-01 06:30

? 人氣

皮凱提(Thomas Piketty)解析貧富差距最精道最具說服力。(資料照,吳逸驊攝)

皮凱提(Thomas Piketty)解析貧富差距最精道最具說服力。(資料照,吳逸驊攝)

一八六七年,卡爾.馬克思(Karl Marx)寫的《資本論》影響人類思想甚鉅。他創造了《唯物辯證法》,吸納黑格爾(Hegel)辯證法合理的核心,卻揚棄他的「維心主義」。他指出市民社會是國家的「法的基礎」,但國家只是代表擁有一定物質的人的利益,用於保護私有制,反對市民社會的全民代表,這是根源於物質生活的關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人人各自追求物慾,造成拜物主義與自私自利,結果市民社會人們的生活普遍屈服依賴於國家,成為聯帶關係。馬克思說 :「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社會、國家的存在,相反地,是社會、國家的存在決定人民的意識」。所以必須解放無產階級,才能打破剝削、宰制體制。

法國知名經濟學家托瑪.皮凱提(Thomas.Piketty) 依據廣泛數據,涵蓋三個世紀、遍及二十多國,立足於翻新的理論架構,完成大部頭著作《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問世以後立即引起矚目與討論,成為全球哲學、政治經濟學暢銷書,已有三十多國的譯本。此書印證馬克思說的「資本無限累積原則和集中」的趨勢,以及財富不均的螺旋。

資產累積與分配的「趨異化」

財富分配的歷史演進始終深具政治性,無法歸結到單純的經濟機制。尤其一九○○年代到一九五○年代之間已開發國家貧富差距縮小,主要原因是兩次世界大戰的衝擊而採因應的公共政策,以及「趨同化」價值抬頭的影響。但一九七○年以來貧富差距再度擴大,一九八○年新自由主義全球化興起,趨異化價值觀的激化促使急遽的差距擴大。

從歷史資料分析,「資本報酬率明顯高於經濟成長率」已成為歷史常態,自十九世紀末以來皆是。資本主要包括不動產、金融性資本及專業資本(建物、設備、機械、專利等)。以二○一○年法、英、德、美、日等國,國民所得每年每人30,000到35,000歐元水準,財富總額則每人150,000到200,000歐元之間,資本報酬率約為年度國民所得的五到六倍,各年度都約略如此,幾成常態。

以此推估,台灣二○二○年GDP成長3.39%、二○二一年成長6.62%、二○二二年成長2.59%、二○二三成長1.31%,若以資本成長率約GDP五倍估算,這四年間資本報酬率最低為6.5%,最高達33%。國民平均所得怎追得上五倍速的資本報酬?

全球分配不均的徵兆,例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及印度等國家,人均月所得約150至250歐元,但西歐、北美和日本等國家人均月所得高達2500至3000歐元,相差10到20倍。觀察西歐、北美和日本,一七○○年人均月所得就達100歐元,到二○一二年更跨越2500歐元,所得成長超過20倍,主要是靠資本報酬積累的成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