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西亞觀點:新瓶裝舊酒─中國推新質生產力救市

2024-05-05 06:30

? 人氣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訪華引發討論中國電動車、太陽能面板和其他乾淨能源產品的產能過剩問題,圖為今年4月中國車展開幕期間,參觀者拍攝極氪汽車。(美聯社)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訪華引發討論中國電動車、太陽能面板和其他乾淨能源產品的產能過剩問題,圖為今年4月中國車展開幕期間,參觀者拍攝極氪汽車。(美聯社)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訪華引發討論中國產能過剩的議題,而她在國際貨幣基金(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於華盛頓春季會議場邊舉行的會議中,也將包括與中國官員深入討論「平衡成長」,這是4月稍早啟動的新美中對話,想要解決中國電動車、太陽能面板和其他乾淨能源產品的產能過剩問題。而今年的中國兩會,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NPC)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CPPCC),於3月上旬在北京召開。今年的兩會對於了解中國經濟接下來的走向格外重要,因為新任國務院總理李強發表了他的第一份政府工作報告,標誌著一個新的經濟時代開始,事實上,中國也早有認知產能的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吹捧新質生產力 成效待商榷

與過去10年、上一任總理李克強的政策相比,新任總理李強的第一份工作報告出現了一些轉變,相較於需求和消費的力量,政策方向更加注重供給側。對「新質生產力」的關注反映出中國領導人對經濟轉型的新認識,即從再平衡到以消費作為經濟的驅動力,再到加強先進製造業。

從報告中可以看出,中國傾向於加倍擴大製造業和先進製造業的投入,而以需求為導向的刺激措施則不是重點。外國投資者一直期待中國能夠宣布財政或貨幣刺激措施來支持經濟,但是中國的策略是進一步推動自己成為「世界工廠」,這一次包括最先進的製造業產品。政府工作報告發布後,恒生指數下跌了2%。恒生指數是比較直觀反映中國離岸投資者情緒的晴雨表,從下跌可以看出投資者的失望情緒。

將重點從消費轉移到製造業生產的策略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世界其他地區能接收多少中國產品。透過加大對製造業的投資,中國將在大多數行業已經存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繼續增加額外的產能。中國產能過剩可以從上游行業普遍而持續的通縮壓力中反映出來,中國的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已經將近2年都保持負值。現實是,即使出口價格下跌,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沒有成功增加出口,直到近期才稍微有些起色,這給世界其他地區能否吸收中國額外的製造業產能打上了一個很大問號。

貿易保護主義正在全球滋長,從美國開始並迅速擴大範圍,這只會讓中國「新質生產力」製造的產品更加難以銷售出去。可以說,中國政府從支持消費轉向期望「新質生產力」能夠幫助中國突破經濟增長的困境,這與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的趨勢之間存在內在矛盾。

實現5%經濟目標 充滿挑戰

近些年,中國高度重視和反覆強調「高質量發展」的經濟策略。然而,中國政策制定者並沒有完全準備好放棄老式的增長目標、踏入「高質量發展」的未知領域。對「高質量」的重視可以從政府決心不再依賴房地產作為經濟的主要動力,而是轉向發展先進製造業看出來。不過,將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保持在與去年相同的水平(5%)說明對擺脫舊模式的信心也許並不充分。

更加有魄力的作法應該是清醒認識到,由於持續性的結構放緩,中國很難再實現與去年同樣的GDP增速,然後相應地調整經濟計畫。轉向高質量增長,意味著從房地產為主的經濟模式向減少投資、增加消費的模式轉變,代表需要付出經濟減速等一些成本。中國其實不需要在其他行業(如製造業)增加投資,因為這只會推遲經濟的再平衡。

由於週期性和結構性的阻力,想要實現5%的增長目標充滿挑戰。即使中國提出致力於實現「高質量增長」的策略,但李強面臨保持高增長目標的壓力依然存在。試圖透過加大對先進製造業的投入,以期實現超出潛力的經濟增速,勢必會加劇中國與主要交易夥伴之間的緊張關係。

2024年中國實現5%經濟目標難度將會比去年更大。如果得以實現,意味世界其他地區吸收了中國的過剩產能,但這一點充滿變數。即使實現,中國勢必於2025年進一步增加對製造業的關注、繼續創造產能,但此種經濟成長模式與房地產都一樣無法長久,儘管內在組成的原理不同。

*作者為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歐洲智庫布魯蓋爾高級研究員、香港科技大學客座教授,本文選自173期台灣銀行家雜誌,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