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歲老人死30年沒下葬,只因家人貪領年金…一場家庭悲劇,揭長照最黑暗真相

2016-12-21 16:55

? 人氣

過多的醫療反而成為平靜死亡的阻礙

在我出生的1950年代,有8成的人是在家中過世,在醫院裡嚥氣的人僅有兩成。當時的人大多是不受折磨地在自家安穩地迎接死亡。但現今社會卻完全相反,有八成的人在醫院中渡過最後一刻。也因此讓人產生一種錯誤印象,好像人上了年紀後,長住在醫院,最後死於醫院是理所當然的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醫院原本就是一個任誰都很不想去的地方,用來作為告別人生的舞台,絕不是個舒服的好地方。雖說有些人是沒有家人的照顧,不得不住院,但這不影響醫院讓人不想久待的事實,之所以有那麼多人在醫院過世,無非是患者本人或家屬擔心萬一而預先移送至醫院,以保安心。有沒有人想過,所謂的「萬一」指的是什麼情況呢? 衰老到已經無法進食的高齡者,萬一沒營養必須趕快打點滴,所以移到醫院嗎? 尿不出來必須趕快洗腎,所以移到醫院嗎? 萬一呼吸停了要趕快裝上人工呼吸器,所以移到醫院嗎?

萬一心跳停了要趕快做CPR,所以移到醫院嗎? 對臨終階段的高齡者來說,心跳、呼吸停止,或是器官機能的衰竭,都是身體壽命走到盡頭的反應,和意外傷害、突發的疾病不該相提並論。

日本的醫療環境,直到高齡者壽命將盡的最後一刻,都還在進行過度的無效醫療。

在臥床住院期間,反覆引起各種併發症,其結果就是讓高齡患者死於痛苦不堪的折磨。如果能摒棄對高齡者施行不必要的過度醫療,即使在日本,相信也能夠在自宅或安養院中進行完善的臨終陪伴。

就算痛苦,也還是要求患者忍耐下去的醫療觀

在日本的醫療概念裡,比起「緩和患者的痛苦」,普遍會將「要求患者忍耐不適」放在更優先的位置。舉個大家熟悉的例子,像是照胃鏡或大腸鏡。我個人每隔一兩年就必須努力吞一次胃鏡,對我來說,那實在是很辛苦的過程。每當攝影機的管子插進嘴裡(最近已改為鼻腔),我都忍不住後悔,埋怨自己為什麼要來受罪,嘀咕著:「早知道明年再做就好了!」

我也做過大腸鏡。腹腔裡的腸道被撐脹的感覺很難受,攝影機的前端好不容易到達回盲部了,心想終於可以告一段落時,卻又發現大腸息肉。結果瞬間加碼,成了直接去除息肉的小手術,檢查時間一再拉長,可謂苦不堪言的經驗。

「息肉放著不管,以後可能會變成大腸癌,所以趁早去除才好,請忍耐一時的不舒服」—這個觀念非常有說服力,各位或許也會覺得理所當然,但我本人卻一點都不願再做這檢查了。

再來,拿日本普遍的自然分娩做例子。我一介男子,雖然不能體會分娩的劇痛,但聽內人敘述,分娩痛實在是極為猛烈,以至於她在分娩時總會呼喊絕不再生孩子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